关灯
护眼
字体:

怜语慰卿卿(74)

作者:重皿 阅读记录


像他們這種投身軍營的兵痞子,過著刀口舔血朝不保夕的日子,沒有哪個姑娘願意嫁給他們,就算是有,恐怕什麼時候自己就死在兩軍對陣的戰場,輕易也不敢耽誤姑娘前程。

親隨側眸,看見晏歸側倚在漆紅的殿柱上小憩,他的臉半邊隱在暗處,半邊英俊倜儻,隻是過於冷漠,拒人於千裡之外。

親隨卻莫名覺出些孤寂落寞來。

沒有找到小善夫人,雖然大人不言於行色,可誰都知道他心裡最是在意,不然也不會冒著觸怒龍顏的風險深夜歸京,直到如今夫人行蹤不定,常州又如此現狀,真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是好瞭。

親隨默默嘆瞭口氣,不再去想。

常州災民暴亂,京都也沒有多好日子過。

聖人要求徹查常州貪案,朝堂上大臣們人人自危,生怕下一個人頭落地的就是自己。

右相齊雍卻顯得氣定神閑。

不光如此,他在今日朝堂上還向聖人引薦瞭一個人——新科狀元張順。

通傳的小太監一聲疊過一聲高,被接引的青年卻氣定神閑,腳步沉穩。

他走入殿中,行禮問聖人安後,就擡起頭來,道:“常州災情,臣有一計。”

此話一出,不光聖人,就連朝中各臣的目光都落在瞭張順身上。

他生的相貌堂堂,風流倜儻,隻或偏瘦的原因,總給人一種虛浮張惶之感。

聖人目光似有深意,落在他臉上,半刻後平淡開口:“說罷。”

張順:“臣下提議不若將這些難民都遷入靜安,此地物廣人稀,若是這些難民都遷入靜安,不光能夠充實都城人口,更有多出的耕地可以讓他們自給自足,也全瞭聖人愛民憂民之心。”他句句誠懇,字字真切,聽上去倒是一個可行之法。

靜安是大胥屬地下的一處都城,此地偏離人煙,離京都三千餘裡,民衆稀少,圈地範圍卻不小。

聖人未語,齊雍看瞭眼張順,手持笏板走出,附和道:“臣以為,此法可行。”

常州離著靜安不過百裡,這些難民徒步三日便可抵達,於常州也好,於京都也罷,都是現如今解決大批量難民最好的辦法。

齊雍都發話瞭,這些唯齊雍是命的一衆臣黨當即戰隊,紛紛走到殿中附和:“臣等以為,此法可行。”

皇帝不慌不忙坐回龍椅上,他身子日漸衰弱,強撐著擡起的眼皮下是一雙渾濁的雙眼。

他應該是老瞭,所以下頭這些人就覺得可以隨隨便便就能蒙蔽哄騙他。

皇帝輕輕一笑,落在齊雍身上的目光滿懷深意:“右相也以為此法妥當?”

秀才

齊雍不悲不喜,拱手揖禮:“臣以為,常州數十萬災民堆積城門,若是能夠遷至靜安,一來常州災情可得喘息之空,二來也為這些災民謀得生路,不失為良計。”

他話音剛落,聖人垂眸看向其他官員,餘黨隨即附和。

皇帝道:“那就依卿所言。”

齊雍說:“臣舉薦新科狀元張順為賑災使臣,擔任此次遷都重任。”

辦法是他推舉出來的,齊雍此言,也並不為過。又有常州前車之鑒,誰也不願意做這要命的賑災使,一個個都縮起瞭腦袋裝傻瓜,現在有人自請上任,臣子們倒巴不得瞭。

張順則鄭重道;“臣自願擔任此次賑災使,為聖人分憂解難,為受苦受難的災民盡一份力!”

話至此處,聖人複又坐瞭回去,他的目光落在張順頭上,良久,拍板定案:“那便擬詔吧。”

齊雍餘光覷瞭眼聖人落坐的龍椅,他雙手平置在龍椅兩側,手掌心撫摸著的龍頭含著雙珠,是如此的光華耀人,令人心向往之。

早朝結束,衆臣子沿殿丹墀向下,自傢的馬車早已在宮門外等後,站瞭良久,一個個餓的饑腸轆轆,腳步虛浮,然齊雍卻顯得格外平靜,似是勝券在握。

朝中臣子分幫結派,其中,唯齊雍黨下一衆最多,有些捕風捉影的話都在說,這位新科狀元張順就是齊雍的內侄,真相在哪裡大傢都不分明,可卻得見張順隨行在齊雍的身後,顯得如此春光滿面,意興勃發。

齊雍的親隨朗月落在後頭,則成瞭衆人趨之若鶩的對象。

這個說:“在下知道齊相不應外客,隻盼小兄弟將這封信交於齊相,在下就感激不盡瞭。”

那個更是直接將一錠金子塞到朗月手中,狗腿子樣的討好。

他們摸不到右相的風聲,隻好討好他的親隨,以求換來半點消息。
上一篇:山与海 下一篇:惊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