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解意(4)
作者:尔惟盐梅 阅读记录
梅宣回到三人间宿舍,空空荡荡只有她一个人,另外两个室友都是考古的,不知现在郊区哪个犄角旮旯荒凉的考古工地上挖土,已经去了两个星期还没回来。不少衣服和日用品她们都打包走了,宿舍空间就显得更大。
她吃过了茶和甜点,肚子全是水,面粉,油脂和白砂糖,预感两个小时后还会饿,于是她计划现在床上躺半个小时,然后翻身滚下床,把上次还剩几页没看完的论文读完,再去食堂买一小份热干面当做晚饭,吃完后漱口洗脸换身厚外套带上笔记本走去图书馆继续整理北朝墓志文的任务。毕竟今天是周六,可以稍微放松,不用那么紧张忙碌。
她为井井有条且能轻松完成的任务感到一种充满秩序感的欣慰,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获得了总结陈词时百川归流的成就感,就像下午流畅地度过了韩朔的新书发布会和约谈。
可是,为什么心里仍然升起一丝空落。
不管了,她倒在在床上,临睡前又扫了一眼李晟发来的消息,依旧没理他,把手机扔在枕头旁。
闭眼之后,她朦朦胧胧看见一所破落中学的教学楼,她意识到自己赶着上课,推开门,冲进教室里,学生还在嘻嘻哈哈,闹腾不休,骂了几句他们才有所收敛,慢慢悠悠懒懒散散逛回座位,看笑话似的盯着她。
她无奈从口袋里掏出U盘,希沃屏幕上显示的文件夹里翻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课件。
那就上习题课,评讲试卷错题好了,但是他们试卷大概都找不到了吧。
突然四下鸦雀无声,她奇怪回头一看,学生瞬间老实端正,冷酷的教研员从后门进来,悄无声息坐在学生中间。
她心中一沉,僵直转身继续奋力寻找课件。
找不到。
长舒一口气,站回讲台中央,想开口现编两句,一边思索公开课流程。
可是脑子宕机一样,一片空白,没有备课。对了,课上到哪,今天应该讲哪一课,她居然一点印象也没有。
教研员一脸质疑地抬头审视她。
她冷汗涔涔。
吓醒回到宿舍床上。
曾经三年高中教学经历给她的焦虑还在梦里散之不去。
说真的,她教学能力不强,教得不好,她也知道自己不擅长、不适合教书。
中学历史教的都是已有的现成的知识,再设计再磨课也是死知识,她不喜欢重复。公开课就是一群人当众表演,她不喜欢演戏。一群十六七岁未成年人需要被规训,可惜她最讨厌管束别人和说教。
教师还需要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心,博大的宽容心和耐心,扪心自问,她自知这些品质她都大为欠缺。
再说,之前那所中学每年高考连能达到一本分数线的人都能用一只手数过来,自然不必提名校,那是连续十年零记录的。中学教师的成就感很大程度是寄托在学生的成绩上,她向来不愿意诉诸希望于旁人,求诸人不如求诸己,所以她从梅老师变回了梅同学。
梅宣叹了口气,在床铺上扭来扭去磨蹭了半天,吃力地爬起来,用脚找到床下踢飞的拖鞋,手指简单梳理下头发,抓起书桌上的水杯倒了半杯凉白开喝完,找到书架空隙上放着的打印下来的《比喻、伦理和真实:海登·怀特论多元历史叙事问题》,凝神开读。她从本科起一直关注历史书写的问题,相关的新旧论文都拿来读读,尤其理论研究。
史家有书写历史的自由,根据自己的思想观念,甚至是特殊目的解读史料,利用史料编织成情节完整贯通、含有意义的历史叙事。
她边读边想,走神了片刻。
韩朔的叙事是什么呢。
他的叙事里,永远只有少年和暮年,没有中年;只有少年少女老太太老头子,没有中年男女。少女长大了直接变成老太太,少年长大了直接变成老头子,就是这样。
有意思。
直到手中的论文变成食堂的热干面,梅宣还津津乐道,沉浸在对韩朔小说规律的概括中。
吃完最后一口面,她决定先把韩朔的事放一放,回去整理收拾一下。
从热腾腾的食堂出来的一瞬间,她立刻闻到身上从上到下的饭菜味。
冷风一吹,油腻腻的冷。
刷卡进宿舍门内,先脱掉外套,跑到洗脸池前,刷牙洗脸,气垫梳快速刷几下。
拣一件毛茸茸的厚外套穿上,笔记本电脑电源插头塞手提包里,空水杯里放一颗维生素C泡腾片,她手边的水瓶里没有热水,只好进图书馆之后再接饮水机里的水。图书馆也不许带饮料,她也懒得费心思藏着偷偷带,既避免饮料有害健康,也省得跟图书管理员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