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64)

作者:撑伞躲猫猫 阅读记录

可不久后,便只剩下了一具冰冷的棺木,任他扶着回到眉州归葬。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当夫妻阴阳相隔十年后,他写下了这首悼亡诗。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压抑思念了,可当年相濡以沫的时光,又怎是那么容易忘怀的?曾经的回忆一旦被勾起,便像洪水猛兽般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压抑了十余载的感情倾泻而出,连当事人都恍惚,原来,自己从未忘记。

仕途波折,有多少次他想要去妻子的坟前诉说一下内心的苦楚,但却和那座孤零零的坟墓相隔千里。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等到二人在梦里相见,她依旧青春正好,而他却两鬓斑白。他自惭形秽,想必这副样子妻子一定不认得自己了,可抬头去看时,却见坐在窗边的妻子早已眼含热泪。原来当思念积攒到了一定的深度,再次重逢时,所有的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此情此景,夫妻在梦中对望,已经不需要多余的言语。

【这首诗是苏轼当初在密州时留下的。想必时隔十年,能够在梦里见到妻子,他一定有再次重逢的喜悦,有这么多年仕途不顺的委屈,也许还有曾经让妻子跟着自己奔波的愧疚,但千百种情绪都抵不过无法诉说的思念,只能祈求这个梦再长一点,让他晚些醒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他猜想,眉州埋骨地松树茂密,月光凄凉,妻子也一定在为这种天人永隔柔肠寸断。

天幕外,当读到这首动情的悼亡诗时,无数对平凡的夫妻都为之叹惋。

王弗本人心神大恸,也是不住地以手帕拭泪。

青年苏轼捏紧了王弗的手,眼底湿润:“阿弗,此生定不重蹈天人永隔之悲!”

/

接下来的梦确实如走马观花,苏轼看到自己在杭州的湖边放生,喝醉后索性在船上一醉不起。

登上密州超然台,心胸开阔,高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乌台诗案,狼狈如犬,朝廷为他的生死吵个不休...

黄州东坡山路崎岖,他拄拐高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有声名赫赫的得意,也有登高跌重时的凄惨,朋友来了又走,不变的,只有他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始终未被官场玷污的正气。

梦的最后,居然是惠州和儋州的老百姓来给他送行:“苏先生好走,此行定能得到成仙。”

苏轼微笑摆手:“我不成仙,我做个凡夫俗子,就十分自在满足。”

/

世事一场大梦。

原来自己的一生这般精彩离奇。

病榻上的苏轼睁开了眼,看向在一旁偷偷抹眼泪的三个儿子:“我这一生,无悲无喜,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应当不会坠入地狱的。如今我没有遗憾没有怨恨,这么走就很满足了,你们不要哭,让我静悄悄地走。”

说完这句,天幕上的苏东坡陷入了永远的沉睡。

第33章 靖康耻(一)

天幕上,急匆匆准备从许昌赶至常州的苏辙还未出发便接到了兄长的噩耗。一同前来的,还有那句交代他写墓志铭的遗书,苏辙接过遗书的手都在颤抖,不禁放声痛哭:“我怎么忍心给我兄长写墓志铭!”

苏迈和苏过按照父亲的遗愿一路扶棺行至河南郏县,苏辙主持将苏轼和第二任妻子王闰之一同葬在了此处。举目四望,周围皆是一望无垠的农田,千畦细浪舞晴空,是苏轼生前最喜欢的田园之景。

苏辙含泪为哥哥写下了墓志铭,又在其中动情地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我小时候一直跟在你的身后,跟随你学习这人间的道理。你既像兄长一样抚养我,又像老师一样教导我。

更深露重,烛火如豆。许昌苏宅,苏辙独自在书房枯坐,面前是整理了一半的兄长书稿。时至今日,他才猛然发现,当初兄长在儋州时曾乐呵呵地写信邀请他一起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诗,可他当初公务繁忙,便将这件事抛之脑后,如今在整理书信的过程中突然想起,泣而和之,只余无限后悔。

亦师亦友、亦兄亦父,从此以后,北宋再无苏家兄弟你来我往的喝诗。

但没关系,他如今也已是风烛残年,终有一日,他也会在兄长的墓穴旁安眠。彼时,兄弟俩在九泉之下日日为伴,泼墨挥毫间,定将这千古诗文挨个议论点评。

天幕外,苏家人父子三人皆面有哀色。神奇的是,看到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他们不曾落泪,看到苏轼贬谪儋州九死一生他们不曾伤感,但在天幕上出现家人至亲不得已的分别时,总能触动他们心中最柔软的所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