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衍生同人]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63)
即便隔了四十年未见,苏轼也一眼认出了这是弟弟小时候,只是怎么书房里只有弟弟一人,自己这个时候去哪里了?
未几,门外跑进来一个满头大汗的孩童,身形看着要比屋内的弟弟硬朗挺拔一些,一阵风似地朝着书案奔去:“阿同,我今日和邻家二虎子吵架吵赢了,他灰溜溜地将偷来的鸟蛋全部送回了鸟巢,你是没看见,他那吃瘪的样子可有意思了!”
苏辙年幼时身体虚弱,并不喜欢像哥哥一样精力旺盛地四处跑跳,但闻言还是笑着回道:“这样说来哥你今天又做了一件好事,娘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苏轼骄傲地点点头,只是看到弟弟手中的书后脸色大变,提手拍上脑门,忍不住哀嚎:“完了完了,父亲他今天是不是要抽查《战国策》,我还没背会!”
年幼的苏辙因为常年不出门的缘故肤色比苏轼白了一个度,如今姿势板正地坐在案前,越发像个让人想揉一把的糯米团子。
此刻,糯米团子故作老成地开了口:“哥你放心,方才我已经将父亲可能抽查的部分背熟了,一会儿我就站在父亲身后,你记得看我嘴型。”
“阿同,我的好阿同,没有你为兄可怎么活!”童年时期的苏轼给了弟弟一个感激的熊抱。
【123:老苏坑弟弟的属性,原来从小就开始发育了!】
【柳树发芽:这样的弟弟给我来一打好嘛,太乖太可爱!】
在梦中旁观了这一幕的老年苏轼已经想不起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也可能是小时候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他便淡忘了,只记得兄弟俩没少靠这种法子在父亲的抽查中蒙混过关。
当时只道是寻常,往日里觉得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历尽千帆后回看,却发现那时无忧无虑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恬静美好的岁月。
天幕外,有文人对苏轼幼年时这种行为感到不满:“读书本就讲究一个‘勤’字,这等偷懒打滑的行为,岂不是要教坏了以后的读书人?”
“兄台你这就不对了,那苏子瞻平日里抄书八遍,该用功时比你我中的任何一人都要用功,这不过是小儿心性不稳时的童真童趣,你又何必斤斤计较?”
“话说这苏轼也真是天赋异禀,这样的情况下才气还要比弟弟苏辙出色许多。”士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道。
这话被另一个人急忙打住:“这话可千万不能说,没听天幕说他认为弟弟才华天下第一,你这要是传到他耳朵里,他不得写文章骂死你!”
天幕上,幼年时期的苏轼爱领着弟弟玩文字游戏,找几个同伴围坐在一起,每人说一两句诗,从而拼凑成一首完整的诗篇。
“庭松偃仰如醉”、
“夏雨凄凉似秋”
苏轼:“有客高吟拥鼻。”
年龄最小的苏辙呆了呆,情急之下胡乱抛出一句来:“无人共吃馒头!”
苏轼哈哈大笑:“阿同,你这句接的狗屁不通哈哈哈,今晚就让阿娘给你蒸馒头,我与你共吃!”
“原来此行自己竟是个梦中的看客。”年迈的苏轼旁观着兄友弟恭其乐融融的场面,陡然生出许多不该有的羡慕来。
只是还未等他看够,画面一转,他看到青年的自己和父亲弟弟乘舟北上,一路豪情满怀,立志要在汴京闯出一番天地来,而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愿,科举中他和弟弟一路青云直上,一时间成为了京城里的红人。
父亲苏洵一辈子求取功名却屡屡落选,见两个儿子轻轻松松摘下进士,一时间感慨万千。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
梦中的情景在此刻再次发生了变化,苏轼细看,自己骑着高头大马,旁边是好友马梦得,这应当是自己第一次到凤翔做官的场景,也是第一次和弟弟分开。
画面中的苏轼见弟弟衣着单薄,耐心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和父亲,说罢见弟弟仍旧一脸不舍,不由地提笔写诗赠予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子由你看呐,这人生就像飞鸿在雪地里留下的一个爪印,我们到处为了功名奔走,最后等到雪化天晴,会发现这些经历就像雪泥鸿爪一样被拂去。所以不要为分别哀伤了,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当下吧!
当六十多岁的苏轼回过头来去看自己二十多岁时留下的诗,不由地好笑,那个时候的自己原来早就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只是可惜写诗的人并未按照诗中的道理去践行人生。
/
最令苏轼意外的是,他在这场梦里见到了自己的发妻王弗。
彼时妻子红颜如昨,经常与他一起挑灯共读,少年夫妻,一路和他从蜀中山间走到汴京的显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