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历史直播](206)

作者:紫色桃子 阅读记录

【而正是这种时候的苏轼,在真正的成为了他自己, 孤独、淡泊、且一切由心由己。】

【其实苏轼的骨子里还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 纵然在黄州那段时间郁郁不得志,但他仍然从中找到了乐趣, 而“东坡居士”之名号,也恰恰实在黄州得到的。】

【一个精神世界极度丰富的人,在某些时刻会变得异常的坚定,所以仕途的挫折,以及新党的打击只会给苏轼带来一时的困境,但却无法将他打倒。】

【时间是在不断的流逝的,而在这种长久而缓慢的时间之中,苏轼终于等来了朝堂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机遇,这便是苏轼人生的第二起。】

【其实也算不上是什么机遇,只不过是宋神宗驾崩,皇太后摄政,司马光为相,新党式微,而旧党东山再起罢了,同样东山再起的还有在“乌台诗案”之中被贬的苏轼。】

【在“元祐更化”之中,皇太后与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进行了全盘的否定,苏轼的仕途青云直上,一下子从戴罪之身变得炙手可热。】

【但这些是他想要的吗?仿佛不是。】

【大宋的文人,总是有着自己的风骨,就如同王安石虽与苏轼政见不和,但仍然原因在“乌台诗案”之中为他求情,因为他们是政敌不是仇人,政敌之间没有那么多血海深仇,只不过都在坚持自己的看法罢了。】

【苏轼回到了朝堂,并没有想所有人预料的那样平步青云,因为他并不赞同皇太后与司马光对变法全面否定的态度。】

【听到这里,可能不少人觉得苏轼有病,不知道他到底是支持变法还是不支持。】

【但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苏轼不认同激进的变法,但是却不是觉得它全无用处,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轼既不为新党所容又不为旧党所容,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请辞外放。】

【而这一次,苏轼又来到了杭州。】

【杭州山好水好,什么都好,就算是被外放至此,面对美好的江南。怡人的风景,快乐也总是多于痛苦的。】

【如果说,被迫外放对苏轼来说是一件祸事,那么对杭州百姓而言,确实天大的幸事。】

【因为苏轼不管是贬谪也好,还是升迁也罢,他从来都不是个会摆烂的人,他会用心的治理自己所管辖的地方,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官。】

【苏轼到第二次到杭州做官,恰逢杭州大旱,百姓民不聊生,瘟疫频发。苏轼在这一场灾难之中救了许多黎明百姓,还在第二年春,降低米价,施粥赈灾。救活了很多人。】

【在杭州的日子,苏轼无疑是快乐的。】

【但杭州的快乐时光终究会走向结束,苏轼的三起,则是被调任回朝担任礼部尚书。朝廷对苏轼的态度表现的十分微妙,他的吏部尚书时光做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相反,回了朝廷的苏轼,仍然在不停的调任与辗转之中,直到再次被贬。】

【年迈力衰的苏轼,在他六十二岁的这一年被贬儋州。】

【儋州是什么地方?海南岛,天涯海角。但那个时候的海南岛还不是如今的旅游胜地。】

【古代的儋州,偏远,穷苦,炎热无比,也就是宋朝不让杀文官,不让皇帝可能也不会费这个功夫,直接把苏轼杀了算了,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被流放儋州,比起砍头也好不了多少。】

【然而苏轼在儋州却并没有一点点应该有的不如意,这是人的性格所导致的。】

【六十二岁的他,一生当中经历的事情已经太多太多了,多到他不仅不会因为失意而惆怅,反倒能将那样的日子过得十分的悠闲舒适。】

【别人向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种鲜花,苏轼去了儋州,将儋州当做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办学堂、教授学生,不少人因为仰慕他的风采,特地前来求学。直到苏轼离开,儋州都还保留着他留下来的学风。】

【一直到宋徽宗继任,苏轼才终于离开儋州,元符三年四月,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他去世于常州,那年的苏轼六十六岁,就这样,他走完了属于自己的一生。】

【回首苏轼的人生,诸多不如意,但唯一坚守的就是自己的本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

【但苏轼做到了,被贬黄州,他成为了古今闻名的“东坡居士”,被贬惠州,他写下来表达自己豁达乐观心情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提现了苏轼的积极以及对生活的适应,被贬儋州,他仍然可以将儋州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

【许许多多的事情凑在一起,不得不让人又想起了苏轼的一首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这首词是苏轼的好朋友王巩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后北上,与苏轼相遇之后,苏轼问王巩身边一个叫寓娘的女子广南风土如何,那个女子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