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执手+番外(166)

作者:一木孑影 阅读记录

由于恶性嗜铬细胞瘤早已遍布他体内各项器官,所以临终前,钟鸿川留下遗愿,死后自愿将遗体捐献给医大实验室用于医学研究。

除此之外,他还要求钟烨,一切低调从简,不办葬礼,不举行追悼会,甚至连墓碑都不用。

待实验室的研究结束之后,他的骨灰将会和顾景芝一样,葬于医大某棵杏树之下,和周围整片的杏林融为一体。

半生舍己为人,离开也不愿惊扰大家。

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就走了。

在他照片被请进医大已故名人堂的那天,按着惯例,同时也为尊重逝者遗愿,校方领导只在偏厅简单朴素地安排了一场追思会。

尽管如此低调,大家还是陆续得到消息,纷纷赶了过来。

来的人很多,导致默哀的队伍排了很长,从礼堂入口一路延伸到了图书馆和杏林路。

不止有八院的医生护士,还有许多钟鸿川曾经带过的远在外地的学生,以及许多慕名而来的医大学子。

大家不约而同地,全都穿着一身整洁肃穆的黑色衣裤,胸口袋里别着一朵白花,手上也握着一束追悼用的白菊和□□。

北城今年的初雪也在这一天。

青灰色天空中,细雪飘扬,徐徐下落。

冬季的校园很安静,沿湖路和杏林路上,大片杏树都只剩光秃秃的枝干,入目只见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以及缓缓移动的黑色队伍。

和其他人不太一样,俞锐和顾翌安严肃而挺拔地伫立在人群末尾,手上拿的是皎白盛放的海棠花。

他们远望着双子塔楼,远望着礼堂,想象着钟鸿川以往慈祥温和的笑容,难免会有感伤。

思绪也恍如这纷飞的雪花,怎么也落不尽。

凝视着不远处的杏林,俞锐忽然感慨,小声问:“翌哥,你以后也会像钟老一样,留在这里吗?”

顾翌安就站在他身后,目光随他看去,也落在坠满积雪的杏林树梢。

稍许沉默,他轻声问:“你呢,你想吗?”

俞锐转头,很认真地看他。

半晌后,他笑着,眼神却莫名郑重:“我应该没那么伟大,就算遗体捐献,剩下的,那我肯定也会留给你,绝对不会让你一个人。”

“瞎说八道什么。”顾翌安脸一沉,当即皱眉打断他。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尽管谁都会有那一天,可此时讨论这些,显然只会徒添伤感,俞锐也就突然想到这里,随口那么一说。

眼看顾翌安嘴角都在往下压,他也没再出声,老实转回去,继续跟着队列往前走。

踩着积雪融化的路面,缓步进入偏厅,俞锐和顾翌安先后默哀致意,而后上前,将手中的白海棠放置钟鸿川照片下方的长桌上。

满满一排黄白相间的菊花,独独他俩送来的是白海棠。

钟烨目光落在上面,微怔一秒,他看向俩人,认真道下一句:“谢谢。”

顾翌安点头,又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默哀的人持续进入偏厅,很快又离开,作为家属,钟烨全程都得守在一旁躬身致谢。

不止他,顾伯琛,周远清,还有徐颂行也都在。

他们是最早进来的,中途也一直守在旁边,始终没作声,只是静静地看着钟鸿川的照片,沉默着陪他走完这最后一程。

哀悼结束,顾伯琛叫住顾翌安,父子俩单独去了偏厅外侧一处人少的地方说话。

俞锐自觉没跟去,退到一边又从侧门绕出去,而后独自去了隔壁展览历届医大已故名人照片的正厅。

他来时刻意多带了一束白海棠,给顾景芝带的。

展厅宽敞明亮,墙上展示的照片全是医大近百年间已故的杰出校友,无论是长期待在实验室致力于基础科研的,亦或是扎根在临床任劳任怨半辈子的,这里的每一位都是令所有医大学子敬仰尊重的前辈。

顾景芝的照片很好找,正厅正前方的最中间,照片上的他白发稀疏,眉宇温和,笑容也慈祥和蔼。

每张照片侧面都固定着一只透明花瓶,专门供人哀悼献花的。

俞锐走过去,将手中的白海棠放进花瓶中,随后脚步后退,在间隔不足两米的距离站定,和照片里的顾景芝安静对视。

当年俞淮恩出事,他在医院里见过几次顾景芝,那时的顾景芝已是风烛残年,和此时照片上的他并无多大差别。

但那时的他才不过五岁,转眼过去二十多年,如今的他已经年过三十了。

缘分实在很奇妙,原以为只是萍水相逢,没想到竟会因此而遇上顾翌安,更没想到,阴差阳错,竟也因此奠定了他这一生所要走的路。

他看着眼前慈眉善目的老人,不禁有些感慨。

“翌安和他爷爷很像。”空旷的大厅忽然落下一道声音。

俞锐很明显地怔了一下。

“顾叔叔——”他回过头,看向顾伯琛,礼貌地打了声招呼,同时也侧让出一步。

如果说顾翌安给人的感觉是清冷和疏离,那么顾伯琛则更显严肃和冷漠,父子俩有着很大的区别。

尤其他眉心总是皱的,向内压出几道明显的褶,说话嗓音也低沉浑厚,中气十足。

尽管已是花甲之年,此时顾伯琛肩背挺拔地站在大厅入口,板正的西装外套一件黑色呢子大衣。

哪怕不言语,光是眉眼神色,以及他身上的气场,便足以给人强烈的压迫感。

他走过来,停在照片正前方,注视着里面的人说:“无论是性格,长相,还是天赋,翌安都和他爷爷很像。”

俞锐没接话,只应了声:“嗯。”

面对顾伯琛,他很难表现自如,甚至不自然地总会有一些拘谨。

相比之下,顾伯琛却是无波无澜,像是对他的反应毫不意外,还淡定自若地扫了一眼花瓶里的白海棠,而又把目光再次落定在俞锐身上。

凝视半晌,顾伯琛突然说:“真是没想到,兜兜转转,我儿子还是为你回来了。”

闻言,俞锐嘴唇不自觉抿起又松开:“抱歉...”

“抱歉就不必了,这是他自己选的,”顾伯琛摆了下手,“不过我倒是很想问问,你知道回国之前,霍顿那边开出什么条件给他吗?”

俞锐怔忡两秒,摇头。

“以翌安个人名义组建的独立实验室,”顾伯琛语气平静,“我相信你应该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垂在两侧的手倏然握紧又松开,俞锐半晌也没说出任何话来。

顾伯琛说这句话看似举重若轻,表达地也很隐晦,实际却不偏不倚,犹如一记重锤砸在俞锐敏感的神经上。

斯科特研究所已经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梦想,更何况还是由霍顿全额资助,并以个人名义独立组建的实验室。

哪怕是如今已然斩获诺奖的徐颂行,也是在四十岁以后才有这样的待遇。

顾翌安年仅三十五便能受此优待,足以证明他在人才济济的霍顿到底有多优秀,能力多突出。

而他的前途事业,甚至未来的成就,俞锐从不怀疑,他始终坚信,在未来的某一天,顾翌安一定能站在最顶端,成为所有人的骄傲。

“我猜翌安不会告诉你这些。”顾伯琛又说。

俞锐没应,但答案并不重要,何况自己的儿子,顾伯琛怎么可能不了解。

“这么说可能不太好,不过无论当年还是现在,我都不认可翌安因为你而作出的任何决定,”他微微一顿,依旧看着俞锐,“当然,我也并不喜欢你,可事到如今,我也只能尊重他的选择。”

俞锐抿紧双唇。

他能坦然面对所有人的不喜欢,但绝对不包括和顾翌安有关的朋友和家人。

他什么都能无所谓,除去有关顾翌安的一切。

双手攥紧,视线也微垂着,俞锐始终不发一言。

顾伯琛一眼把他看穿,却又注视他许久。

大厅此时就他们两人,外面下着大雪,严冷的风一阵阵地吹过,显得厅内更加安静,加上此时无人出声,便就更显地空旷。

上一篇:动如参商不须别 下一篇:迎风点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