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小君后(31)



李鉞站起身,走到祝青臣面前,與他十指相扣。

兩人立於階上,接受百官恭賀。

祝青臣站在李鉞身邊,偷閑朝他笑瞭一下,輕聲道:“李鉞,你的文采比之前好多瞭。”

李鉞也笑瞭笑,握著祝青臣的手,將他的手按在自己的心口上。

這可是他草擬瞭幾十遍、翻爛瞭十幾本書,寫出來的聖旨,文采能不好嗎?

當然瞭,他還是喜歡最後一句。

或許在旁人看來,是讀書不多的土匪皇帝用錯瞭成語,但隻有李鉞自己知道,他沒用錯,他就要用這兩個詞。

——卿卿與我,肝膽相照,心心相印,此生不棄。

*

朝會之後,李鉞安排兩隊禁軍,拿著聖旨抄錄本,騎著馬,在城中宣讀。

一時間,鳳翔城大街小巷,普天同慶!

“祝大人沒死!祝大人是被神仙收去做徒弟瞭!”

“陛下把祝大人帶回來瞭!昨日陛下帶回來的那個小公子,就是祝大人!”

年老耳背的老人傢,聽見動靜,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走出傢門。

老人傢隨手薅過一個路人,大聲問:“怎麼瞭?出什麼事情瞭?是不是草原韃子又打過來瞭?快登城樓禦敵!祝大人在城樓留瞭弓弩……”

路人按住老人傢發抖的手,大聲道:“不是韃子來瞭!是祝大人回來瞭!”

老人傢不敢相信,側耳過去:“誰?誰回來瞭?”

路人扯著嗓子,解釋道:“祝大人!祝大人是小神仙!回來瞭!”

“祝大人回來瞭?”老人傢顫抖著嘴唇,喃喃念瞭兩遍,“祝大人回來瞭?!”

“對,回來瞭!回來看我們瞭!”

“那……那祝大人什麼時候走?”

“不走!留下和陛下一起治國,不走!”

一眨眼,老人傢就扛著拐杖,沖瞭出去。

他用拐杖挨個兒敲鄰居的窗子:“老許、老陳、老張,快出來!小祝大人回來瞭!”

老人傢呼朋喚友,不消片刻,就集結瞭好幾個同樣年老的夥伴。

他們一個比一個老,腳步卻飛快,朝宮門走去,想要再見小祝大人一面。

他們到現在還記得,他們被朝廷欺辱,被草原人折磨的日子。

朝廷橫征暴斂,草原燒殺搶掠,他們多害怕自己的子子孫孫不斷延續他們的苦難。

是陛下和小祝大人打退草原人,安定西北。

是小祝大人帶領他們,扮成商隊,去中原冒死帶回糧食種子。

是小祝大人參照古書古法,教他們選育適合西北種植的良種,教他們打井灌溉。

可惜天不假年,竟讓小祝大人先他們一步離去。

如今聽聞小祝大人回來瞭,他們自然激動,自然想再見小祝大人一面。

可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的世傢子弟從他們身邊經過。

“也不知道在高興什麼,就一個十八歲毛頭小子,太子都還沒有,太子太傅倒是先有瞭……”

話音未落,隻聽見“邦”的一聲巨響。

幾個老人掄著拐杖就沖上去瞭。

第12章 好友聚

宣政殿中,朝會已散,百官退去。

隻有祝青臣的十來個好友,仍舊站在原地,不願離去。

他們一掀衣袍,俯身便拜。

“陛下深謀遠慮,事事為太子太傅思慮周全、安排周到,臣等不知內情,昨夜輕舉妄動、魯莽行事,險些壞瞭陛下妥善安排。”

“請陛下降罪!”

祝青臣原本想直接下去找他們說話,見他們這副模樣,也停在半路上,回頭去看李鉞。

李鉞端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微冷,似乎對昨夜之事頗為介懷,又似乎在思忖著,該給他們怎麼樣的處罰。

祝青臣沒怎麼見過他這副模樣,心道不妙,趕忙又要上前去哄。

他可真是太忙瞭。

可是下一刻,隻聽沈竹恭敬道:“臣等視青臣為知己好友、至交戰友,自詡對青臣情義深重。”

“可昨夜相見,今日朝會,方知陛下待青臣之心,如烈日昭昭、明月皎皎,勝過臣等螢火之光,千倍百倍,臣等望塵莫及。”

“臣等鄙薄,不識陛下待青臣之心,一時行差踏錯,險些釀下大錯,還請陛下降罪。”

烈日昭昭,明月皎皎。

這一番話,說得李鉞神色稍緩。

祝青臣眼睛睜得滴溜圓,不可思議地看著沈竹。

不是,我清高的文人好友,這種話怎麼會從你嘴裡說出來?

岩城太瘦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