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鱼头鱼尾(20)
作者:远山西 阅读记录
据说,是生病了,晚期,谁也没告诉,依旧该吃吃该喝喝,想来是不愿麻烦任何人。
蒲岬在青年时期,他的妻子死于难産,膝下有只有一个儿子叫蒲飒,十分疼爱,但在他四十岁那年,蒲飒去外地工作,一直没有回来过。
隔了整整二十年,最后一通电话是在他们走访的那天,或许是因为他们坚持不懈的宣传,蒲岬没有再和以往那般催促蒲飒回家,而是问:“你漂泊在外是否安好?”
简简单单的一句,父子俩似乎终于在多年以后的今天心意相通。
他们听着蒲家父子聊了好多话,最后还决定过段时间进城看看儿子。
简中易四处瞅瞅,周围是灰瓦白墙以及灰天空,严谨地评价道:“这是座吃人的寨子。”
路北庭不置可否:“教育的意义就在此地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们就像大树,摇动这些扎根的古树,他们就像鸟儿,唤醒这些愚昧的灵魂——这就是他们到这里的任务,哪怕收效甚微。
刘组长莞尔,给他竖起大拇指。
沉静片刻,忽然路北庭又低声说:“要是能突然来场大地震就好了。”
刘组长疑惑地“啊?”一声,简中易也看向他。
“没什麽。”路北庭摇一摇头,转身上楼。
若是发生一场大地震,土石树木以及万物都倾裂,延续千年的整座寨子将深埋在地底,那虚无缥缈的困住无数肉体凡胎的神灵,就此覆灭,他们再无阻碍,就能在粉身碎骨的生死之际紧紧拥抱。
哩寨葬礼繁複冗杂,也很漫长,敲锣打鼓、礼炮唢吶齐鸣,整整持续到第七日停止。
他们非常重视生与死,每户都会出席一人,虽是外地人,但好歹相识一场,简中易还有工作要处理,于是便由路北庭和蒋悦过去参加。
两人傍晚着一身黑去蒲岬家,远远就看见所有人都是盛装出行,平日里那些衣服配饰已是繁杂华丽,谁料,一眼过去,清一色黑衣红衣,银饰头冠眼花缭乱,浮夸无比。
他们不懂当地礼节,陈朝之跟他们说先去拿三根香点着,作揖三下,然后找块避风的地方等到明日淩晨五点,跟随队伍出棺。
很安静的一晚上,邻友共聚一堂,三三两两坐成一团聊天,路北庭环视四周,随后低头不语。
“您找谁?”陈朝之低声问。
“蒲岬阿公的儿子没回来?”路北庭说。
陈朝之警惕地左右看看,压着声说:“我偷偷给他打过电话,哭没哭我也没听清,说是在外面娶了媳妇,没敢回来。”
路北庭了然。
夜间空气骤冷,蒋悦缩在陈朝之怀里哆嗦,路北庭起身离她们远些,无意间看见一张木摇椅里窝着个小孩,于是踱步过去。
柏溪南仰头看着他。
大眼瞪小眼片刻,画面莫名滑稽,这小孩长得跟糯米团子似的,眼睛水灵水灵的盯着他,死不开口。
路北庭笑着问:“干什麽呢?”
柏溪南向他张开双手。
路北庭将柏溪南抱起来,自己坐到摇椅里,没见到那道熟悉的身影:“你阿爸呢?”
柏溪南摆手。
不在。
今夜阴沉,没月亮星辰,柏溪南冰凉的身体很快被他捂热,在怀里睡着了。
淩晨五点,天尚未亮,礼炮唢吶打破宁静,擡棺出行,从村南边走向东边,需要越过层层叠叠的诡异密林,穿过伸手不见五指的浓浓白雾,最终踏过万丈深渊之上的铁索桥,到达目的地——檎山天问台。
除了主要擡棺人员,其余人都不允许过桥,一群人则在天问台对面的山崖边自觉站成一排,远远地眺望。
路北庭将外套裹严实在柏溪南身上,然后抱在臂弯处,沿着山崖慢慢走。
可能是此处靠崖又空旷,风特别大,阴飕飕的从悬崖底下往上灌风。
路北庭将宽大的外套把柏溪南的脑袋都给罩上了,只露出白嫩嫩的小脸。
这些场合原是不应该让他来的,可放在蒲岬阿公家无人看管。小家伙又坚持一定要过来,说是柏唸在这里。
路北庭仰望着。
天问台建在悬崖边上,有百层阶梯,目光自下而上看,它离天空很近,像是通往天堂的道路。柏唸就站在台中央,不经意间往他这边扫了一眼,在无数灯火人群中看到了他,眉头似乎一皱,别开头,转身面向阶梯。
那一别,如果在面前的话,定是态度很不好的让他:赶紧滚。
待几人擡着棺一步步走上天问台,弯腰不知在做什麽,由于是仰视角度,完全看不到。
大概过了十五分钟,那几人竟擡着棺下去了,重量明显轻减大半,台上又剩柏唸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