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东厂厂公遇见西厂厂花(42)

作者:风烟挽 阅读记录


可若是不作为,又何以堵得住这悠悠衆口?

“回陛下,周大人这话说得不对,他们既然能来这里,自然能再沿路乞讨回去。”

“当时豫州的灾情抵达长安的时候,陛下当时便派了钦差大臣押送赈灾粮前往豫州安抚民心,何其圣明。

何况长安城外那麽些流民,我等皆有施粥,朝廷做的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我大周才止了几年兵戈?这才休养生息几年,南齐尚在虎视眈眈,若此次为那些流民掏空了国库,又何以养得起那样多的将士们?

为长远计,请陛下三思。”

……

那些文武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听得周彧心中发笑,当年家乡大旱,是不是也是在他们的三言两语中成就了今日的周彧?

其实他们说的多少也是顺着陛下的心意去说的,甚少有人站在周彧这边,林百岩更是落井下石参了周彧一本。

人心易变,身在欲望的深渊里,有几人能拒绝得了这样的诱惑?

真正的舍生取义者,为民请命者又有几人?

那高台之上的人久未言语,周彧便明白,此局是他胜了,再昏聩的君主多少也会考量自己的名声,他要的从一开始便是退而求其次。

皇帝两相结合朝臣们的谏议,减免赋税两年,拨赈灾粮十万石以支持流民返乡及桑梓重建,皇帝陛下决定斋戒三日举行祭天仪式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无论是谁,装神弄鬼都只是为了“坑蒙拐骗”而已,不过皇帝的仪式来的更为盛大,骗的人更多。

子不语怪力乱神,世人却大多都会敬畏鬼神。

相较于于百姓有利的实事,当权者更愿意做那些虚的,只是因为成本更低,却甚至于更加有效。

若有活路,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周彧能做到的,也仅仅如此而已了。

皇帝此言,百官跪伏皆称赞道:“陛下圣明。”

诸事毕,百官退朝,

那高台之上的人淡淡地说了句:“周卿家留下。”

周彧便被留了下来,等百官退出了大殿,周彧自觉地跪了下来,深深地叩首:“臣——请陛下恕罪。”

“哦?”高台之上的人身着龙袍,约莫不惑之年的岁数,稍显富态,声音总是带着几分不疾不徐的散漫,有着掌握着他人生死的权利,不论他言语如何行为如何都足矣令人胆战心惊,也就不需要故作威严的色厉内荏,“你何错之有?”

周彧言语中带着几分谨小慎微:“臣之今日都是陛下给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臣与陛下自然是一条心。”

皇帝嗤笑了一声:“朕还以为周督主威风太久了,忘了从前过的是什麽样的日子了呢。”

周彧全程俯首,自不敢直视天威:“奴自然清楚,奴今日所有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陛下能给自然也能收回去。”

皇帝算是满意了这个回答,并未继续施压:“那你今日这一遭,是为的什麽?”

“自然是为了陛下,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豫州水患,虽受灾程度不同,受灾者却多达数十万,数以万计的百姓家破人亡背井离乡,这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周彧言语间稍有停顿,继而道,“朝中有些官员欺上瞒下,以至于陛下不知实情,甚至于不知长安城外有这样多的流民。

他们不为民请命,却用自己府上的余粮施粥,到底是真的心善还是别有异心?”

坐在那位置上的又有哪一个是不多疑的?即便是枕边人都要提防一二,周彧只是浅浅的提了一嘴,而对方便想得深了去了。

至于皇帝到底清不清楚豫州的灾情到底如何,那自然是“不知道”的。

周彧继而又道:“而他们都知晓臣是陛下的人,臣的意思自然是陛下的意思,陛下爱民如子,只是此事争议颇多,陛下多番考量,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而已。”

空旷的殿堂内寂静到落针可闻,皇帝似乎思虑了许久,最终“龙颜大悦”,欣然道:“周卿家怎麽还跪着,快快平身,此番你为朕分忧居功甚伟,赏黄金百两。”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周彧跪下叩首谢恩,此番便算是过关了,只是以后还有得磋磨。

伴君如伴虎,皇帝喜欢聪明的,却不喜欢太过聪明的,周彧的“先斩后奏”,皇帝虽面上不显,心中已然生了芥蒂。

皇帝虽然耽于酒色,但能走过夺嫡之争坐到如今的位置上,又岂是庸才?那心思怕是比谁都重。

周彧退出宣政殿拾级而下,盛夏里初晨时分的日头已然带了几分灼人的燥热,惹得周彧有几分心烦意乱,一挥袖袍不由得苦笑,要说后悔却是不悔的,做了这样的事反而心安。
上一篇:硬撑 下一篇:当琴酒成为二尾人柱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