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实业巨头(315)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10亿港元的年净收入,这已经让和黄与星河成为香港的顶级财团,如果两家集团都是上市公司,那么市值绝对不会低于整个怡和系,估计只有香港准央行汇丰才能超过了。

“很好,那明年各位还是以房地产业务为核心,不过除非能拿到中环核心的位置,或者一些有特殊价值的地皮,那么,所有的业务都是以出售为主,不做自留。”听完几家公司的汇报后,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虽然房地产在他的心中没有科技公司重要,但知晓未来的情况下,吸金能力实在是太强了,特别是在82年地产危机之前,如原先的历史上,李嘉成控制的和黄,在1982年净利润高达11.3亿港元,这个巨大利润让和黄市值高达98亿港元,市值仅次于汇丰、恒生银行、置地及太古,位列香港第五,而李嘉成也凭借这成为了香港最顶级的富豪之一,逐步开始与船王包玉冈平起平坐。

也就是说,未来的80/81/82三年,香港地产市场会更为疯狂,只要在82年的时候注意一点,那利润之高,绝对是能超过美的的街机的。

不过也仅限于街机这个小市场了,如果美的能够在家庭游戏机领域发挥领军者效应,那全球爆款的民用品利润之高,又可以轻松碾压香港的地产市场了。

“明白。”众人点头回答道,随后,九龙仓的总经理赵立林说道:“陈生,还有一件事,之前我与周生、许生一起协商收购九龙巴士,这大半年来,我们已经从各类小股东以及股票市场收购了约32%的股份,现在市场上似乎已经有几方人已经发现了异常,他们也在囤积九巴的股票,这增加了我们的收购难度,我们三人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正式公布的好,直接以高价在港交所公开收购股票,这样一来,只要速度够快,那么,花费的成本会比一直这样拖延下去可能还要少。”

“现在港府已经修改了触发收购要约的股票比例,到了35%就会触发全面收购要约,你们是准备全面收购九巴?”陈志文问道。

“对,是有这个打算,只是一旦我们公开收购了,九巴的股票价格必然大涨,这势必会消耗我们更多的资金。”赵立林说道。

“没关系,收购么,当然会溢价,直接先以一个更高额度的优惠价,直接收购就行了,不用太在意这一点钱。”陈志文无所谓的说道。

比起香港地产市场的升值,拖的越久,九巴旗下的地皮价格可能越高,那样反而不划算,还不如早点收购了算了。

第279章 和黄的未来三大业务

九巴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也算能够排名进前一百,在很多人眼中,已经算是非常大的公司,光是员工就有两三千人,但对于香港顶商业巨头来说,不过就是几句话的功夫而已,下定了要快速收购九巴的决定后,会议又进行了会,随后结束,不过星河与和黄的最高管理者却留了下来。

“喝点咖啡吧。”陈志文示意了一下,旁边的助理很快便出去准备了。

“港灯的收购,准备的怎么样了?”陈志文又问道。

刚刚开会的时候,来的人可不只周家杨、许金宏等人,还有十数名几家公司的副总裁等等,九龙巴士这种小公司的收购,本身就是十拿九稳的,公司内部知道的人其实也有几个,但港灯就不一样了,这是香港的十大上市公司之一,对它的收购是绝对保密的,只有星河、和黄两家参与的最高管理者以及直属他们的操盘团队才知道,而后者所有人都签了非常严格的保密协议,以及高薪,高到可以让他们一年不回一次家的那种。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借助石油危机来操控舆论,阻止港府答应两家电力公司的要求来提高香港电价,港灯的股价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我们手中目前差不多有了20%的股票。”周家杨回答道。

“那也还行,继续收购,等差不多30%了,我们再公布收购计划。”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港灯的市值高达30多亿港元,跟九龙巴士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哪怕资金足够,暗中收购的难度也要大的多。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周家杨又说道:“我买通了一位港灯的高层,得知港灯准备将自己手中的地皮全部打包,然后与长江实业组成合资公司来一起开发这些地皮,据说现在双方谈判的要求相差很大,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以李嘉成的能力,如果真的成了,那就算我们收购了港灯,木已成舟之下,也就只能与老李嘉成合作了。”

“李嘉成?这能力还真是够强的。”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虽然自己抢走了原本会属于他的和黄,但人家的能力始终是存在的,在地产市场高速爆发的黄金时代,其他机会一样能够让李嘉成崛起。

“是的,李嘉成光是去年与太古集团合作开发了数块地皮,据说赚了上亿港元,长江实业现在也成为了整个香港最大的物业持有公司。”周家杨说道。

“最大的?”陈志文好奇问道,虽然李嘉成的确很强,但应该还没强到这个地步吧?置地的地位,就是现在的和黄+星河地产+九龙仓也比不过。

“面积最大,李嘉成在很多偏僻地方有着大量的地皮,比如元朗、沙田、深水埗,又与很多英资企业合作一起开发地皮,目前,长江实业手中的物业面积已经超过了置地,就是位置差多了,价值方面估计差个七八倍。”周家杨解释道。

“那也不错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以他这样的发展速度,以后迟早会进军香港繁华地段,加上有能力,很多英资也就看上与他合作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不得不说这一招可以,香港房价被多方利益集团抄高,大部分公司都是在繁华地段坐享地价飙升,但有些人则是在偏僻地方发力,因为他们知道很多人,不得不从市中心撤离,这就便宜了这些人了。

香港华资的崛起,其实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要不然在初期,有几个人有资格在港岛或者尖沙咀与几大英资集团抢食?

“陈生,那我们该怎么做?提前发动收购战的话,那么我们的成本会更高,但晚了话,就怕李嘉成与港灯达成协议,那就麻烦了。”周家杨分析道。

“那就不要等了,跟九龙巴士一样,直接公开收购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收购到了34.9%,先不触发收购邀约,然后我们找港灯的高层谈谈,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有人与我们合作就够了,再不行就还是用老招数,召开股东大会。”

港府为了保护英资,将50%的触发收购要约的收购比例降到了35%,这样的改变就是导致曾经只要收到49.9%的股票,可以绝对直接控制整个公司,而现在的34.9%则还不行,顶多获得一票否决权,在原股东或者管理层不配合的情况下,想要彻底获得公司经营权,就必须通过股东大会,而股东大会最麻烦的就是,很难筹齐所有人,来的人中间也很难找到15%的人来投自己,特别是几家大型英资公司的管理团队,经营了数十年,关系早就渗透了大部分公司相关权益者。

虽然不能说绝对不会成功,但这一条法律的改变,让收购方成功的概率变低了很多,后世84年怡置互控时期以及87年的时候,华资巨头们多次想要收购置地,就是被这一条所困住,最终不得放弃。

但这一招对陈志文效果却不大,最近几年的几次收购,他特意留下几家公司不私有化,就是为了向全港投资者证明,被他收购的公司,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比如淘化大同,在被收购的两年间,因为一款辣酱产品在海外销量火爆,如果的市值已经翻了4倍,比起香港的地价涨幅还要高的多,九龙仓也是一样,市值也高达40亿港元,当初投票赞同陈志文入主九龙仓的人,可都是获得一定的回报的。

之所以做这些,就是为了以后收购的方便,比如港灯、以及那个让他更眼红的置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