孀门(288)
“谁?”
“说是自淮安来的,有一封信要递给您。”
忠毅侯看过,眉头紧皱,“这信不是漕帮寄给贺国公府的吗,怎么送到我这儿来了。”又问:“你说是个女人?”
“是。”
沉思片刻,“把人给我带进来。”
许青窈一进帐,就注意到门口执刀而立的守将,矮案前坐着的彪悍威武的“忠毅侯”,反倒被她无视了。
“一介女流,为何只身夜闯军营?”案前盘踞之人高声质问。
“受人之托。”许青窈看向桌上那封被拆开的信,面色无畏。
那人虎目圆睁,将信封扔在地上,冷笑道:“那你恐怕走错了地方。”
许青窈摇头,“非也,我正是要找辽北忠毅军。”
大将屈指叩桌,发出沉笃的声响,眼神极富压迫感,“可你这信上求救之人,分明是京城贺国公。”
许青窈并不急着辩解,扭头看向帐外篝火,“方才来之前,我注意到你们的粮草丰盈,仓库林立,吃水不忘挖井人,漕帮运粮之恩,莫非你忠毅军全然不认吗?”据她所知,薄今墨在蜀地采购的漕米,全都被运至辽北,这才解了忠毅军粮草紧缺、兵乏马困的燃眉之急。
“你是漕帮的人?”案前那人眼神微动,却掠过许青窈,看向门口的守将。
许青窈没有错过这一细微的眼神变化,不动声色地压下心思,取出漕帮印信,趋步上前,双手呈上。
看完作为印信的螭龙墨玉后,那人慨叹:“原来如此。”看向许青窈的眼神缓和了不少。
抬手向案前下首,“请坐。”
趁许青窈撩袍就座的空当,旋即再次看向门口那人,似乎在讨其示下,得了示意后,向许青窈道:“一路走来,天寒地冻,路途艰辛,既然是漕帮的来使,便是我忠毅军的恩人了,请先在帐内休息用饭,事关重大,我等必须商讨过后,才能给贵帮答复。”
许青窈表面应下,暗中猜测此人是个幕僚。
半炷香的功夫,她吃饱喝足,外面人也回来了。
表情却不容乐观,“你有所不知,多年前,因为一桩牵涉朝野的谋逆案,我们忠毅军被圣上下旨,禁止大军拔营离开驻地一步,有心无力,实在爱莫能助。”
“不,我们知道,我漕帮少主正是清楚这一点,不愿挟恩以报,令你们为难,才向贺国公求援,而非你忠毅侯。来找你的决定,是我一意孤行自作主张,我相信,大名鼎鼎的忠毅军,会帮我们,会帮淮安满城百姓……”说到此处,许青窈猛然看向门口执刀而立的守将——
“您说,对吗?”
-
许青窈选择将两封信对调,结果证明,这步棋,她走的是对的。
外面已经在调兵了。
挟恩求报,不如让对方主动愧疚,更能达成目的。
至于那桩血缘疑云的陈年旧案,她只有在计划失败的情况下才会拿出来,作为杀手锏使用,在此之前,她想,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贸然揭了别人的老底,牵扯进别人的家事,总不是什么好主意。
七日之后,大军集结完毕,密集的兵船停在港口,夜色苍茫一片,正如她离开淮安那晚,只是没有雪。
临行前,“你不跟我们回去吗?”忠毅侯问。
许青窈想了很久,纠结、犹豫、踌躇,似乎不再是那个果断无畏,孤身擅闯军营的女子,她说“不”的时候,竟然流露出一点胆怯来,像是在做一个明知会后悔却不得不做的决定。
可她还是说了。
“我就不回去了。”
目送最后一艘载满士兵的船消失在天际,她长跪于地,朝遥远的南方叩了三次首,为自己不能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并肩作战,而感到深深的愧疚。
第129章
十二月底, 南王叛军以数十万众围堵淮安城,偏偏此时新任知府率着一众属官弃城而逃, 留下满城仓惶百姓, 化为笼中困兽案板鱼肉。
“少主,算上今天,已经围了四十多天了。”
然而朝廷的援军还没有到。
旁边腰别弯刀的大胡子千户附和道:“城里的粮食已经耗尽, 满城巷道都是‘倒路尸’,今日城南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骇闻,援兵再不来, 恐怕要不了贼军上阵,淮安就要化为一座空城了。”
“咱们府中还有多少存粮?”薄今墨问。
“您为了说动那些大户, 一开始就放了咱自家粮仓,现在哪儿还有剩余的。”徐伯苦着一张脸道。
这话被那虬髯汉听了, 不由分说地抽刀, 痛骂道:“该死的知府狗贼, 身为一城父母官, 竟然弃百姓于不顾, 自己逃之夭夭!日后叫我逮到, 定要将其千刀万剐,方解我心头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