孀门(249)
连着讪笑好几声,想说个“惭愧”或者“抱歉”,似乎又此地无银三百两,她只好沉默着,许青窈看她神色为难,真以为她们母女手头拮据,便又说:“姨娘放心吧,薄家生意在我手上那几个月,账房进项多了几倍,给你们置办一所宅院的钱,我还是拿得出来的。”
巧姨娘笑起来,带着点中年妇人特有的那股家常的、熟稔式的狡黠,“我当然信,但是,给钱就不必了,这些年我在薄家,还是有点积蓄的。”
“宅子已经置办好了?”许青窈问。
“就在鎏金巷里,”巧姨娘低着头,竟然流露出几分幸福的羞怯,一面扯弄手里的帕子,一面笑着说:“院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二进,主要是位置好,挺向阳的,我不是怕冷吗,专门捡了这么个地方,不过,也是运气,前一位主家是个当官的,忽然调去外地,急着走,价钱上让利不少,我当时看了房子就说是砸锅卖铁,也得给它搂下来……这不,前几天刚到衙门立了契。”
许青窈心里闪过一丝疑惑,她知道巧姨娘一向是人如其名,心灵手巧,更是个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但是淮安物价不菲,鎏金巷住的都是士绅,还是两进的院落,怎么着也得近千两了,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大一笔钱,还是令她有些意外。
“那我先恭喜姨娘了,”许青窈微笑道,“改日乔迁新居,我再给姨娘上门贺喜。”
说是上门,其实也只是随口一说而已,许青窈心如明镜,人家既然要离开薄府,就说明决心和过往有个了断,打算安享晚年了,这种时候,她还上门去打扰,岂不是扫兴。
出乎她意料的是,巧姨娘却说:“那你一定要来。”
语气很殷切,不像客套话,许青窈有些动容,回四个字:“风雨无阻。”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她懂得这个道理。
-
筵席之上,繁弦如雨。
座中最尊贵的两位主宾,一个太监,一个商人,正相谈甚欢,或许是因为他们都饱读诗书然而却厌恶文人的缘故,再加上,大事已经敲定,合作达成,两人都没有了后顾之忧,话匣子不知不觉便被打开。
在方才的谈话里,薄青城知道了这位崔公公的名字,崔韦。
夜色阑珊,酒酣饭饱,薄青城心中少有的畅快,因为他已经得到对方的亲口允诺,将由他负责带领船队,将本次海运的漕粮运往北直沽,条件是帮对方带一批货。
大运河还没治好,暂时不能通船,海运虽说要开,但还是处于悬而未决状态,船只进入渤海湾,被发现后一定难逃追责,真要往北边带点什么东西,除了陆上,通过漕船暗中夹带不失为一个隐秘的办法。
不过,一个公公,吃住都在宫里,靠俸禄养着,有什么东西需要叫人由南带北呢,薄青城几乎是当场料定,此事和宫里的人有关,而这样藏着掖着,肯定不是出自皇上的授意,那还能是谁——
他想到了一个人,当今国舅,此人势力极大,东宫早薨,身后留一独子,极得皇上疼爱,被封为皇太孙,可以想见,到时幼子登基,这位国舅爷必然会羽势更丰,一手遮天,而现在,便是排兵布阵的关键时机。
“我刚来淮安之时,可是听见不少有关薄大人的风流韵事。”
薄青城思绪被打断,听见这话,也只好轻笑几声,似乎并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思,淡淡道:“捕风捉影,传闻罢了。”
“传闻?”崔韦声音似笑非笑,暗红斗篷下露出薄唇和尖利下颌,“那您和您的嫂嫂,也是传闻吗?”
“当然。”薄青城拢在袖里的手几次握紧,又松开,“嫂嫂金声玉色,有松筠之节,只因心性高洁,不肯俯就族中轻薄子弟,便被传起闲话,自打伯父年初仙逝,我回家继承产业,那起子小人多有不满,便四处编排我二人,其心可诛!”
“原来如此,”对方语调幽长,似乎表示理解。
又道:“只是薄兄家财万贯,又一表人才,想来绝不缺上好姻缘匹配,何以到现在都孤身一人,膝下荒凉呢?”
薄青城垂眸,鹤壁灯下,神情半明半昧,显得愈发晦暗,“不知您对我薄府家事是否有所耳闻,父母辈行事荒唐,我们这些作子女的,难免罹受恶报,如何忍心再拉旁人进这个火坑?”
对面呵呵笑了两声,揶揄道:“我怎么听说您是为了一位红颜知己才守身如玉到如今?”
原本薄青城不想说这个,他怕对方要见那个女人,打破原来的计划,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如今给当场揭破,也只好将计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