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卿事+番外(312)
他没有抬眼,兀自拨着琴弦,唱着这阙自己谱出的曲。
先前那毛头小子骑马而来,连滚带爬地给他行了个礼:
“李大夫,火熄了。”
他没有理他,直到一曲终了。
“啊,火熄了。”他答道。
一滴泪弹在弦上,漾出最后一个音阶。
“走吧。”他抱起琴,对小兵说,“我们去给沈将军收尸。”
小兵抽抽噎噎,双手交替着抹脸,擦了眼泪又多了鼻涕。
“李大夫,我们将军,说不定还有救,他遣我来找你时,还活着。”
“敌军如何?”他走在前面,琴穗拍在肩上,比平日里轻了一些。
“大败!大败!”说到这里,小兵又激动了起来,“我看得真真的,沈将军一枪就戳到了那个什么王的心窝里。”
“哦。”他没再言语,只是加紧了步伐。
硝烟迷眼,发梢都覆上尘霾。他一人,一琴,青衣被战火的余光映成暖色。
那个叫程俭的副将也向他行礼,跟在他身后。
“李大夫,”他嗓音沉痛,“我大概搜了一遍,实在是尸体太多,且都被火烧过,所有,辨不出哪个是将军……”
他直直走向层叠的焦黑尸堆,不曾为任何一具停留。直到瞳中闪过一撇金弧。
掰开一只被大火燎得蜷曲的手,掌心有一团东西,一角闪着光。
他拿出来,擦掉炭灰,真金何尝怕火,小小的金狮子配,依旧熠熠生辉。
“找到了,”他对身后的人说,“你们把将军的红缨和战甲收了吧,尸身由我收葬,你权当不知,就说烧没了。”
程副将连声应着。毕竟这位大夫与将军往来甚密,他这样做,必是将军所托,他自从军以来,都是沈将军提拔,自然不敢怠慢分毫。
……
明年,李万年随西南军班师回朝,与副将程俭面圣述职。
西南军大胜,圣上既往不咎,免了沈溯抗旨之罪,依旧准入葬将军陵。可惜战场残酷,西南军未能寻回大将军的尸身,只能以他的红缨长枪,立衣冠冢。
因将军终身未娶,父母年老,幼弟未及弱冠,皆不能举灵送丧,圣上特允随将军征战多年的军医李万年入沈氏族谱为义兄,改姓沈替将军周全丧仪。
沈万年看着纸钱化灰,听着耳边或真或假的哭声,对着衣冠冢叩首。
心里安宁,因为知道,此人的尸骨安然睡在揽月阁后的山上。
此后数十年,他也会躺在那里,看着他悬壶济世,看着他成就一方桃源,看着他从壮年到暮年,到耄耋老人,鸡皮鹤发。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可是人间雪,如何淋到黄泉路?终是南柯弹指,黄粱不归。
不上山时,沈万年很少想到沈溯。
除了那位女子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用已经有些凉下去的手捏着他的小臂,苦苦哀求他给这个没落家族最后留存的血脉一个名字时。
他在自己的髭须中看到了浓烈的白。
耳边又想起那句幽幽的叹息。
唯忧卿卿,唯忧卿卿。
沈将军,我老了,沈卿卿长大了。
--------------------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
看着爱人以身赴死,未必不是一种深情。
第187章 番外:鸣玉响
静王见过王妃,很多面,不止是在梦里。
初见时,他还是老皇帝最宠爱的儿子,这份宠爱不局限于一个太子的头衔,还有深切的期待带来的压力。
不过他不在乎这些压力,因为无论文章、射猎或是兵法,整个京城,未必有第二人能出其右。
他好像生来就属于王座,又恰好生于王室,有养有教,有资有德。
天之骄子,不过如是。
初见是在宫中的马场,那一年,十二岁的江潆被她的姨母、彼时的皇后召进宫中教养,进京的第一日恰逢花朝,皇后娘娘携宫中妃嫔至行宫赏花祭祀,这个新来的小姑娘就被暂时引到宫中,由小太监领着游玩。
她不是头一回进宫了,不会为威严的宫墙楼厦震慑,也对花园中的色彩斑斓兴致缺缺,自己轻车熟路绕到马场,挑了一匹新贡来的胭脂马跃上去,好不喜爱。
小太监忙着拦她,哪里拦得住?只能点头哈腰又求又告,左一句小娘娘右一句小祖宗,还是被好马轻盈跃出的身姿带了好大一个踉跄,顾上扶头巾,就顾不上手里,拂尘跌出去,沾了一大片黑泥。
马上的姑娘绕了一圈,再掠过他身边时,屈腿蹲上马鞍,缰绳在胳膊上绕几弯,横身探出来,捞起了泥里的拂尘,再一扬手,鞭花挽成一个结,泥点和拂尘一起落在小太监手里。
胭脂马上的姑娘也一身胭脂色,背后一把长剑,红缨穗和她的笑声一样炽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