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琢月华+番外(144)
“一、二、三……十三。”
云怀月默默查数。
“变了十三回曲调,升了十三盏孔明灯。”
温琢盯着孔明灯上的画作,看得有些痴了,喃喃道,
“宸十三州舆图。”
原是李令颐命琵琶奏者,取宸国十三州之特色,编成完整曲调,在转调前,放下一阕对应的州府舆图。
如此,仅凭一人之音,一曲之调,数灯升腾,却将整个宸国之景,缓缓释于这四方天地间。
朝中不乏爱国之士,见此盛景,已热泪盈眶。
“好曲!好图!好景!”
“乘风万里去,直下观河山啊!”
突闻古琴之宫弦奏起散音一声,众臣又沉寂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1)出自《诗经》
(2)重酿:直接在原料中倒酒,快速发酵,而非用原料天然发酵,唤重酿。
————————————————————
第67章 极乐
这声琴音清澈明丽,却杂糅深邃高远,仿若鸟儿啼鸣,振翅起飞,引众人自一条狭道疾步前行,忽入群山之间,眼前豁然开朗,举目望去,云雾缭绕,山峦起伏。
云怀月心下止不住地赞叹,都言琴只适合静听,实则是因琴音与旁的乐器相比,更为质朴低沉,不宜盛宴助兴,只宜三两好友围坐清谈。
如今这抚琴之人,却以一调之音即刻引人入胜,使众人得以静赏,却又仿若身临其境,丝毫不觉无趣。
琴音如景,大抵如此吧。
只是这等琴音,她只听过出自一人之手,那便是她的母亲,当今陛下——姜梧。
她抬头向主位望去,果真未见陛下身影。
心中已然明了,当今圣上亲奏此曲,一方面以示与臣民亲近,但更为重要的是,她今日乃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喜悦于自己抱负得以实现;
喜悦于这盛世正如她所愿。
琴声渐急,云怀月闭目感受,仿佛有云层将她托至山峰,眼见脚下山峦之上,嫩芽自土壤中破土而出,逐渐长成参天大树与绮丽花朵,一派生机勃勃之景。
“铮——”
就在一只蜜蜂刚落于花蕊中时,却出现另一琴音相和。
虽与先前琴音不同,但恰如瀑布激流倾泻,缓急错落,勾勒出一幅高山流水之景。
她本自觉精妙无双,却听先前奏高山那人琴弦间一声突兀之响,似弹错了音,又似揉重了弦。
她不自觉蹙了蹙眉头。
她不擅音律,也不知曲调的对与错,只是就在刹那间,她觉察出奏高山之人的错愕。
为何会有错愕?
难道这奏流水之人不是事先商议好的?
可若不是同练许久,为何融入得如此天衣无缝?
只这微小的突兀转瞬即逝,一个转音之后,琴声相合,宛若惊涛拍岸,继而水流与高山之音皆渐入平缓,如渡过险峡,江流如海,坐看云卷云舒,而后音声渐消。
不知为何,她竟感受到琴音合奏中涌现的一股浓烈的悲伤,眼角莫名落下一滴泪来。
最后一声尾音既出,击人心魄,而后殿内归于寂静,仅余穿堂的风声,意味深长,极为隽永。
众臣沉浸其中,许久未曾一言。
她一动未动,盯着主位,终得以见梅染扶着姜梧缓缓而出,她瞧见陛下搭在梅染柔荑之上那只略带颤抖的手,再细看,母亲的神色有一丝慌乱,面色略显苍白。
她料得不错,先前奏曲之人正是姜梧。
可那中途合奏之人,又会是谁?竟令她如此失神?
姜梧在主位站定,平复许久,沉声道,
“方才与朕合奏是何人?”
众臣闻她发问之声,纷纷回过神来,各自惊异,交头接耳。
他们未想到奏此曲之人竟是陛下,更未想到竟有人胆子大到在如此重要之场合,私自介入陛下独奏的琴曲,简直是……不要命。
想起方才沉浸之景,心下生出些惋惜来。
不论如何,那人合奏不仅不是拖累,反而为高山之景,添了几丝婉约灵动,两位顶尖的抚琴高手合奏,怕是此生再难闻一回。
于是众人都在等着那人出现,好得以一观,却又隐隐盼着,那人莫要出现,以免丢了性命。
“奴冒昧,还望陛下勿怪。”
一声清润之音自殿外传出,正如他琴音中的流水。
来人身着淡青布衣,发上系着同色布条,抱琴自外缓缓步入,叩拜在正殿内。
“啪嗒。”
酒杯翻倒之声在殿内响起,云怀月侧首向温琢望去,见他眸中一闪而过震惊之色,而后急忙整理案上打翻的酒盏。
“是奴婢之过!还望陛下宽恕!”
梅染之音自主位处传来,云怀月茫然望去,见梅染正跪在案前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