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竹秋(194)

作者:荷风吹 阅读记录

③妇好:商王武丁的王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

④东汉邓太后:名邓绥,汉和帝驾崩后,邓绥先后拥立汉殇帝和汉安帝,并临朝称制十六年之久。执政期间,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重用虞诩、马贤等名臣,坚决派兵镇压了“西羌之乱”,使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

⑤诚孝张皇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张氏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晋封皇太子妃。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明宣宗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氏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也是明代第一位太皇太后。她信用阁臣“三杨”及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等五大臣辅政,使正统初年的朝政相对清明,被称为“女中人杰”

⑥三杨: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加大学士衔辅政,人称“三杨”。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现实;艺术上追求雅正,流于平实。永乐至成化年间,明代文坛几乎为台阁体垄断。时人咸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又以居所,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溥为“南杨”。

⑦英宗继位初期,王振已权势高炽。张太后将王振叫来,王振跪在地上,张氏突然脸色一变,厉声喝道:“你侍候皇帝不循规矩,应当赐死!”身旁的女官们应声而起,将刀放在王振的脖子上,吓得王振浑身颤抖。这时,英宗和五大臣都跪下为王振讲情,张氏才饶了他。接着警告他说:“你们这种人,自古多误人国,皇帝年幼,哪里知道!现因皇帝和大臣为你讲情,且饶过你这一次,今后再犯,一定治罪不饶。” [此后,张氏时常派人到内阁询问政事,一旦得知有王振独断而未交内阁商议的,就马上派人召王振来责备他。 所以在张氏有生之年,王振一直无法真正擅政。

⑧出自《内篇·齐物论》: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

第六十二章

柳竹秋匆匆回家,来到父亲的外书房翻找柳丹当日带来的试卷副本。柳邦彦走来瞧见,问她在找什么。

“老爷,温如的死没那么简单。您先看看这个。”

柳竹秋将《闱墨》递给他,看了署名贾栋的解元文章,柳邦彦惊诧变色,望着女儿不敢擅发一言。

柳竹秋直白推测:“贾栋找人调换了试卷,把温如的成绩窃为己有。温如的同窗说他死前曾去贡院申请查阅试卷,贾栋定是收到消息,怕事情败露,找人杀害了温如!”

她说柳丹的试卷就是证据,催促父亲找出来为死者讨公道。

柳邦彦火速打开收藏文档的柜子,取出那叠文章,却径直走到香炉旁,拿起火折子想烧毁试卷。

柳竹秋惊忙抢夺,急道:“老爷要做什么!”

柳邦彦比她更急:“贾家势力太大,我们得罪不起,留着这些文章只会惹祸!”

柳竹秋本以为经过科举案冲击,父亲已对过去的不义行径虔心忏悔,见他固态萌发,死性未改,失望连本带利反扑,升格成悲愤的绝望,强行抢下试卷,退后数步。

女儿的眼神像两把刚开锋的尖刀,森森寒气逼得柳邦彦不敢靠近,苦恼劝解:“阿秋,你别意气用事,人死不能复生,你替柳丹争回这口气又有什么意义呢?”

柳竹秋毫无保留地展露鄙色,痛苦与愤怒牵扯着脸上的筋肉,呈现近乎疯狂的神色

“爹,你太让我失望了,你根本没为宋大人的事反省,自己当众做出的悔过,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遇事依然只想着明哲保身,丝毫不顾情分道义!”

她指着墙头匾额上大书的‘忠义’二字凄厉批判:“这两个字挂在这儿只是欺世盗名,让孩儿替你改回本意吧!”

她拿起桌案上的大豪笔,饱沾浓墨,拉过一把椅子站上去,在那两个字前面各写了一个“不”。

‘不忠不义’四字仿佛五指山劈头压向柳邦彦,他气急羞愤,指着柳竹秋支吾两句便晕眩坐倒,连声哭骂:“孽障,孽障啊~”

柳竹秋跳下椅子扔掉毛笔,不愿多看父亲一眼,怒冲冲回到闺房,将妆奁里的步摇、禁步统统取出,吩咐春梨交与人发卖。

上一篇:我的表哥黑化了 下一篇:暮云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