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亭侯(43)

作者:文檀 阅读记录

踌躇片刻,他折中说道:“我来时,曾见过女郎。”

“她往何处去?”

“新城方位。”

牧衡闻言,手却松了力,缓道:“将军们所言,我不认同,也不为她辩解。还请诸位,随我同去新城。”

他起身,众人也需起身。

纥骨乾不解,问:“亭侯欲去何为?可是为那女郎?”

“是,也不是。但吾言,即为军令,将军需听之。”

只一言,便堵住众口,但此言,也令帐中气势陡然剑拔弩张,连黄复都走至牧衡身旁,手压刀锋,屏气凝神。

牧衡眉间蕴有几不可见的厌烦,往外走时,他却松了手,杯盏落地之声惊得众人一震。

良久,那些将领才回神,面面相窥后,还是忍气跟随在后。

他们不欲针对沈婉,只觉地位不对等,方觉受辱,不明牧衡为何要如此行事。

黄复快步跟他身侧,压声问:“亭侯何苦?用人之时,不该伤他们的心。女郎聪慧,若因此不来,定不想亭侯为难。”

牧衡脚步一顿,哂笑道:“那是因为,他们都不如她。”

“女郎以德服人,怎会是妇人之仁。更何况,战俘将领,本为同根生,中军帐里竟为虚名地位,将战俘称为敌人。谁是他们敌人?是魏军,是我们。”

诚如沈婉所言,山谷歌《国殇》,万人坑前三拜,令士兵埋葬家人的,是魏军。

细想这些,讽刺又可悲。

黄复听后,沉默无言。

风雪汹汹,牧衡伫立遥望而问:“你可知她为何要去新城?”

“属下不知。”

“她在为民愿、为民心,起而行之,在做那些将领本该做的事。”

新城修筑,耗时费力,战俘百姓常有怨言,赵人游牧为生,难以接受聚集而居。

她去,无论做什么,都很艰难。无权无势的人,唯有那双长满冻疮的手。

牧衡垂眸,心中泛起自责。

她跟在身侧许久,冻疮从未消过,却频频受苦。

旧时他在竹林,也曾遇漫天春雪,隐居山水,观雪似落花,为人间雅事。

如今,他却想求雪停,不愿让那女郎再受冻。

第22章 春信至

“女郎!”

新城内,皆为战俘百姓,衣着与汉人不同。春雪下,女郎着狐裘的身影,便显得格外醒目。

那日埋葬家人的士兵,一眼就认出了她,观她在夹道处良久,忍不住过去询问。

“女郎怎会来此?可是亭侯有要事传令?”

沈婉颔首道:“并不是,我想来看看新城,继而相助。”

士兵闻言一怔,续道:“北地春日寒凉,今正值大雪,女郎还应多注意身子。修筑新城,本应赵人分内之事,女郎不必忧心。”

沈婉摇头,问道:“你忙于工事,将儿郎交谁看管?若放心的话,我可帮你。”

说到此处,见士兵踟蹰,她缓缓而叹。

“赵人喜游牧,厌恶聚集而居,你因何觉得是分内之事?”

“家人皆因游牧丧命,悲痛难言,方觉该有城池、房屋庇佑吾儿。我感激魏国良策,所以甘愿修筑新城。”

“但他们,不是。”

女郎说完,目视远处。

大雪漫天,有些阻碍视线,却依稀能闻辱骂之声。

赵人多抱怨,不觉得城池重要,不顾魏军催促,常起纷争。

她在此处,已驻足良久,少见有人心甘情愿。

士兵沉默须臾,才道:“我等皆不知魏国如何,作为士兵被俘,实在耻辱,难在百姓面前抬头,诸此种种,让我们羞愧。识得亭侯女郎仁心的,也仅有我们百余人,女郎能否给我讲述魏国模样?”

“我同你一样,是赵人。曾听闻魏军乃仁义之师,所以心向往之,后来入魏,才发觉所言非虚,君臣一心,皆为民愿而行,乱世实在难得。”

沈婉话音稍顿,又为他讲述泽山改革。

末了,叹道:“亭侯曾自废族中土地,为民跪,以民贵,我敬他如高山浮雪,更想让世人皆观之。”

“女郎所言非虚?”

“必不诓骗于你。”

士兵俯身而拜,“若真如此,乱世中百姓能得亭侯,人生幸事。赵人该谢他,不该怨他、厌他。”

“多谢你的话。”

闻他人认可牧衡,使沈婉面露慨叹,渐有笑意。

青绿浮雪,为世人降下甘露,化为社稷之福,应得到此言。

笑意散后,她却远观而叹。

即便如此,想得到所有赵人的认可,所需时日甚久。她所能做的不过微末之事,前路多艰,望不到尽头。

士兵仿佛猜她的忧虑,指道:“女郎穿过夹道,东行百步,有一座营帐,儿郎就在那处,还有些年纪尚小的士兵,你若去,提我名即可,他们不会为难你。”

上一篇:折青梅 下一篇:寡妇门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