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侯(29)
牧衡思索良久,问道:“我曾让医者替你医治,为何不常涂,放任其痛苦?”
“杂事繁多,时常忘记。”
他轻应,没再询问,嘱咐道:“日后要记得。”
沈婉点头,见他递来药膏,呆怔良久,望向他容颜。
“沈婉。”
突然的寒音,惊醒了她。
“在。”
牧衡回望,直视她的眼睛,“他们的言行举止,与旁人相比,有何不同?”
沈婉思索片刻,才道:“难以解释,却知他们互相在意,甘心自身受屈,也愿对方安好。”
“那我们也曾如此,这样可算互为爱慕?”
“亭侯……”
他声震颤沈婉肺腑,在她逃避时,一再靠近,两人间唯存他的药香。
沈婉情怯至极,却忆起种种。
宁县城危,他护她出城,却言“只为护她性命”;太极殿前,他在大雪下而跪,不愿她受辱。若沈意为殷乔不顾身份拜她,这便是有情,那他们又算什么?
她一时,竟无从开口。
“别避,回答我。”
沈婉垂眸良久,才道:“不算。亭侯心中,定不会有这般私情,而我,也敬爱亭侯。”
仰望浮雪的人,怎有资格同他谈及爱慕。
牧衡闻言,恢复如初,不再靠近她。
“我不欲否定你,男女爱慕的事,我并不擅长,也不喜讨论。但要劝你,不可再妄下定论。过些时日,魏赵两国将会开战,你可要随我去边关?”
听他谈及正事,沈婉将杂乱的思绪尽数收起。
“亭侯不留在朝中?”
“如今朝中稳定,待安顿好寒门入仕,鹤行就会归来接替政事。王上即位不久,需要功绩,我该陪同。”
若在平常,他不会询问她。
但赵国是她故土,亲眼面对侵略,非常人能忍受之事。
沈婉沉默须臾,却答应了他。
“我跟随亭侯。”
“缘何?”
“魏军,仁义之师;君王,仁德爱民,对赵国百姓而言,是好事。我虽不忍面对战争,也分得清楚。还有——”
她话音稍顿,叹道:“我曾答应亭侯,学推演之术,怎能半路退却。兴许在边关,不但能为亭侯解忧,也有机会见到父兄。”
“今日是我莽撞,若生有误会,倒是尴尬,还请亭侯继续教我推演。”
“倒没有,你做得很好,至少劝慰了她。”
牧衡手抚六星,平声问:“星象能演成命盘,可用来推演某人,你可记得自己生辰?”
沈婉摇头,“贫苦之家,从不过生辰,阿母去世多年,父兄不曾记得我的生辰,就连日子都记不清了。”
“抱歉,我无意提及你家事。”
“亭侯不必道歉,我早释怀许久。”
夹道两侧寒梅渐落,暗香浮动,两人静默无言。
牧衡挑开帐幔,轻道:“甲戌年三月初六寅时,我的生辰,你可用来对照星象。”
第15章 梅香落
半月后,魏国整军十万,刘期御驾亲征,大军在平玄誓师。
随行官员,皆为魏国士族,留在朝中的,多为入仕不久的寒门子弟。
温时书官至丞相,四公之一,百官之首,代行朝中军国要务。
竹林四友皆出身士族,温家却已没落,与寒门无异,可他在魏拥有功绩,无人敢置喙。他为百官之首,上至士族,下至寒门,皆心生崇拜。朝中谈及政事,再无人闭口不言,皆针对时政,言辞犀利。
太极殿前,牧衡请诏,使得魏国门阀上交土地,百姓终于有田可耕。
种种举措,让寒门在朝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减少了士族对王权的影响,百姓权益得到维护。
解决内忧,却仍有外患。
齐吴两国交战,齐军虽有成效,却久攻不下,渐有退缩之意。若齐军退兵,必会扰乱魏国军政,援助赵国。
刘期为此思虑过盛,头风发作,日渐严重,每每痛时,必唤牧衡相伴。
行至泽山,刘期在銮驾上高声痛喝:“齐王……不堪大用!天下雄主,竟畏畏缩缩,犹豫不决。在朝不为民谋,贪图享乐,听信谗言,本应雄视天下,却有幼鼠之胆,又怎敢如此……”
他气怒攻心,五官涨红,将竹简摔落在外,斥道:“怎敢还威胁我等,竖子何敢!雪臣……何在啊?”
銮驾外,宦官惊恐万分,在沈意的指示下,将竹简捡起,忙退至车后,不敢再看。
沈意观之,眉峰微蹙。
齐王性情犹豫,疑心深重,对能臣多不信任。但齐国地广物丰,有精兵三十余万。却每至大战,不敢派兵,平山战役,只见几万敌军。此举若用来攻打吴国,必会失利。
齐国国策,于魏国而言,好坏皆有。
虽怕齐国侵扰边关,温时书的计谋,却能最大得利,可拖垮齐吴两国军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