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27)

作者:金笔帛书 阅读记录

在那个时代,在人们的观念里这成何体统呀,还真是不行。于是丁仪自知理亏,可是认输又下面子,便借着酒劲嘴硬道:“有何不可,选贤任能吗……”

这时候两人身旁已经聚拢了一帮人了,听见他这么强词夺理,有不屑的,有侧目的。

“你!……”崔琰已经急了,正气的说不出话。这时候早又惊动了毛玠,这毛阶为东曹掾,以前崔琰曾为其下属,两人皆是公正耿直之人,共同选拔了不少清廉有德之士。而如今,崔琰已是魏国尚书令了。

毛阶见崔琰仗义执言,便有心助他一助,说道:“哦?这我倒要与诸位探讨一番何为贤。比方说一家有五个儿子,长子善文、次子习武、三子自认文武双全、四子觉得自己最聪明、五子最受宠爱,如今若没有规矩,不论长幼,令他五人取其贤者——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试问何为最贤?可有标准?那五子又有谁肯认不如别人贤德?最后不过是各说各理互相争斗而已,结果呢?轻者四分五裂,重者家破人亡。”

众人纷纷称是,丁仪无可辩驳,干脆装死不吱声。

这时崔琰已缓过气来,又补充道:“毛曹掾说的是。何为贤?如周公旦方为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素位而行,还政于成王,尽心辅佐,不做非分之想。倘若仗着自己有些才华,就忘了长幼,以小欺大,乱了伦常,令臣属争斗,令天下难安,此等作为安可称贤?我们做臣属的,自当安分守己,不行离间父子兄弟之事,方是为臣之道,而为人主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方是我等之幸,天下之幸也。”

听者纷纷称赞,丁仪看讨不着便宜,借醉拂袖去了。至于从此以后丁仪是否对崔琰等人心生嫌隙,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这里众人陆续散了。

一场不大的风波就这么过去了。暂无他话。只是刚才提到了这个刘祯,也是又牵出一段公案,很值得一说。

刘祯也是自幼饱读诗书,一直希望能遇着个明主,一展抱负。恰巧曹操任人唯才,他本觉得自己有机会大展身手,谁成想一着不慎,不但耽误了前程,还差点丢了性命。为何?他不是被调去做五官将文学了吗?事情就由这起的。

原来曹丕自小时其父曹操就注意培养他文武兼备,而曹操麾下人才济济,汇聚了不少青年才俊,曹丕未做五官中郎将以前,也与这些人过从甚密,皆是有才但因为年轻还未委以重任者。这也正是曹操愿意看到的,毕竟儿子长大了,将来要能聚拢一帮心腹贤臣从旁辅佐,如今见他相交的皆是聪明有才之士,也很高兴。但因曹丕那时没有出仕,与他们朋友相交,因此在他们面前也并没有架子。这些人里好几个,后来做了五官将文学。

这天五官将宴请诸文学,席间也是酒喝得有点多了,也不知是说到什么了,兴头起来竟教人去请甄姬来见众人,按理说这就与居上位者的身份不符了,诸文学登时吓得酒意都没了,五官将可以不倨傲,可他们得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身份,曹丕的夫人他们怎敢乱看,于是皆伏地行礼不起。

独有刘祯,也不知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是不在乎规矩还是喝多了没反应过来,反正独他平视了甄氏。当时曹丕并未在意这事,但刘祯这一做法在外人看来确实出格,拿来做谈资,曹丞相向来对儿子很着紧,周围又有一干人等无论大事小情都要向他报告一番,所以这事不可避免就传到了曹丞相耳朵里。

曹丞相勃然大怒,马上下令将之收押,气的恨不能马上砍了他。按说这事也有曹丕的责任,更何况是喝多了酒,就算有疏漏,给他个罚就是了,曹丞相何故要杀他这么严重?因为曹丞相有心病。

怎的?那时候曹丞相还未封魏公,他手下的部将皆是名义上的汉臣,不是他的臣子。他就十分希望他尊崇的地位被别人认可,生怕别人心里其实并不以他为尊。关键是前几年闹过那么一出,令曹丞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格外敏感。

什么事?建安十三年,那时候曹操为司空。我们说过了,汉朝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丞相这个职位的,有的是三公。曹操奉天子在许都后,就被封为三公之一的司空。这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政令皆出曹操,那太尉和司徒皆是摆设,似有还无。但不管怎么说,名义上他们是平级的。

于是乎司徒赵温办了一件事情。这年正月,趁着曹操他们出征回来到了许都,他征辟曹丕去做他的掾属。这赵温可不是曹操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在宫廷里做侍中,随王伴驾心向朝廷,处处维护皇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