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爬墙那些年+番外(61)

作者:芳菲袭予 阅读记录

“大哥有所不知,”金芙讪苦一叹:“娘娘初入宫时,高士举便侍奉左右,因其机敏忠心,遂被娘娘引为心腹。后他虽别处供职,却依旧受娘娘驱使,换而言之,此是娘娘散出去替自行事的一粒棋子,佐证乃在,高士举数载间一再升迁,由区区入内高品一跃至内侍副都知,少不得娘娘在后推助提携。”

郭偕一沉吟:“则高士举助嘉王举事,难道也是太后……”

金芙点头:“他则不说,募兵养兵,皆是极耗财力之事,若非早有筹谋,绝不能成!就此看来,娘娘当初是做下了两手打算。”怅绪难掩,踱开两步:“寒食之变是娘娘为扶寅澈上位,所做的破釜沉舟之一争!因彼时娘娘身染重疾,自知来时无多,遂孤注一掷,令马、步二军假扮叛军杀入皇城,欲除去官家扶立寅澈,却岂料事出不测,邵景珩不知何处闻讯,领兵勤王,娘娘自食其果,竟命丧乱军之中。”言罢垂眸,强压伤绪。

“虽说前策事败,太后却尚有后计。”听到此,郭偕已会意,“此计,便是’托孤’嘉王于高士举等一干亲信,且留下足够运筹的钱财,令他等继续扶持嘉王,助之起事,谋取大位!”

金芙默认。

“这便怪不得……”郭偕感慨:“他本是筹谋已久!则先前一应悬疑,放到当下,便皆迎刃而解了……”

“大哥是指……?”郭俭三分好奇,七分疑惑。

见金芙也闻声回头,显是求问,郭偕一理思绪,缓将心中所想道来。

嘉王谋逆,实则早有端倪。

第一,归云谷刺杀案。事发之后,众人首将矛头指向邵景珩,乃因其人当日伴驾随行,确知御驾行踪,然唯郭偕心知:嘉王也可能知情!当日霍阑显出山求救,在城中与他相遇时,嘉王便在侧,虽其声称彼时酒醉,已在车中昏睡,然此系一面之词。从御驾遇刺的时机来看,其人为主谋,此一可能性据大。

第二,瑶华宫纵火案。当日查得主谋乃内官彭绪良,然他一介宦臣,弑君谋逆,仅为报太后提携之恩?此如何想都牵强。而彼时外议皆指邵党作恶,却忽略了邵景珩舍身护驾之实。实则若将邵党剔除,只需略作推敲,想孰人可借此获益,自便具嫌疑,如此一忖,真相即了然。如今看来,彭绪良当与高士举一般,是邵后留下扶助嘉王的棋子。

第三,嘉王遇刺案。瑶华宫纵火案后,邵忱业领邵党上疏请立嘉王为储,此本是为讨好嘉王,为邵氏留下后路,然邵忱业目光短浅,竟未想到,此于嘉王实是无妄之祸——时机微妙,难免不令天子疑心,嘉王与邵党乃一丘之貉,甚与纵火案脱不得干系!彼时彼境,嘉王深知自辩是徒劳,甚可能适得其反,遂便另辟蹊径,佯作遇刺,以彻底将水搅浑,令上无从追究,且此事一出,结合前情,难免引发外界猜测,以为官家容不得亲弟!如此,天子即便存猜忌,然忌于外议,一时半阵也不能对他如何。

第四,归云谷藏兵案。郭偕自始至终便不信此乃邵景珩所为——因手段过分拙劣!然若将此加到嘉王身上,便顺理成章:一则,京郊藏兵,且还做长久计,实是唯有不通兵理之人才会出此举;其二,区区数千乌合之众,欲一鼓作气杀入皇城,实是痴人说梦!而嘉王虽不通兵事,却非愚钝,明知此理却还一意孤行,显是有后计——药人!

一番话,虽是推测,然有理有据,无懈可击。事到如今,金芙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去,一时无话,当是百感交集。

“大哥是何时对嘉王生疑的?”郭俭好奇。

提到此,郭偕由心懊恼:“我与嘉王素算亲近,本当早看出端倪,却可惜受其表象蒙蔽,竟是自周奇一案后,才始生疑。”

“周奇——”郭俭摸摸下巴,“你说,那个在酒楼枉死,令你蒙冤的……”

颔首,郭偕嘴角满溢自嘲:“嘉王实则早便欲笼络我,只可惜我迟钝过分,竟不能会意,想来颇令他失望。终是不得已,他才破釜沉舟,下那一剂猛药以令我觉悟!周奇一案我被认作凶手,本已陷绝境,却是嘉王挺身相救,才得逃出生天。事后我也疑心过邵氏陷害,然此说并经不起推敲,细忖来,倒是嘉王更具嫌疑,毕竟当日是他引我去的酒楼,也唯有他才能悄无声息在我衣上留下血迹,加之余下的种种巧合与不测,令我不得不下此论断——嘉王于此事脱不得干系!”

“如此说来,”郭俭亦愤懑:“嘉王乃是一早就未存好心!吾等也着实愚钝,竟被他骗了这许久,事到如今,悔之晚矣!”

“事已至此,大哥有何打算?”金芙插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