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后出墙记(203)

这是朱棣第一次在锦曦面前吐露报负。锦曦了然的笑了。以他的心机,从前如履薄冰,这般大逆不道的话纵是再亲的人也不肯吐露半字。今竖大旗起兵方流露出来。

想想燕军不过十来万人马,朝廷轻易便可调动几十万大军,锦曦有些忧虑。突然眼前一亮道:“朱棣,为何不与宁王朱权联手?他镇守河北会州,与这里相距并不远,他的亲卫便有甲士八万,战车五千。还不连他能节制的北边驻军。若得他相助,北平会州联成一片,北方安定,且李景隆就算拿下了永平,也会有后顾之忧。”

“朱权?”朱棣想起小他二十岁的十七弟陷入了沉思。

他起兵靖难,几乎所有的藩王都在观望,不相帮朝廷,也不相帮朱棣,就算仗打过来,也喝令自家人马闪过一边,让出一块空地,看朱棣和皇上相拼。自秦王晋王湘王等王逝后,宁王因节制北边最为强大。

“我去说服十七弟!”锦曦嫣然笑了。朱棣在军中走不开,此事寻常人又不能去,只有她。

朱棣有点犹豫。

锦曦淡定地说道:“朱棣,我即与你同心,知你担心我,但是此时非比寻常,如能得十七弟相助,将如虎添翼。”

“等十七回来了再去可好?你一人前往,身边无高手相伴,我会担心。”

锦曦点点头,先前的忧虑又起,三天,不知永平战事如何。她坚定地说道:“让燕三和燕九陪我同去,白衣留下护你。我先去永平与十七汇合,再转去会州。”

朱棣知道这是最省时的办法。再是不舍,战事吃紧,也只能让锦曦前去。

出了大营,锦曦一行三人直奔永平。两日后已达永平城郊。

远望城门紧闭,燕字大旗迎风招展,先松了口气。再观城下,江阴候吴高的军营将城围得铁桶一般,而外围则是燕军。

城外十万燕军只能与城互为犄角,首尾呼应。双方似在胶着。

锦曦眉头紧皱。吴高一攻城,这边就要分兵应付朱高熙和燕十七,如单攻一方,另一方便会袭击。如此一来,燕军进不了城,吴高也破不了城。

她与燕三燕七耳语一番悄悄转到燕军后营。

十七和朱高熙正焦头烂额。表面看双方胶着。但李景隆的兵马却是燕军数倍,他并不下死令袭击,却在每天蚕食着燕军。用几倍于燕军的兵力和燕军消磨。

锦曦入得大营,她紫衣银甲,面上覆了银色面具,不欲人知她身份。

朱高熙和燕十七松了口气,急报战况说与她听。

“让田轩弃城!”

“为什么?”朱高熙不明所以。

锦曦瞪了他一眼道:“当然,不能现在马上弃城,得坚守十日。五万大军十日之中分批撤走,一天撤三四千人,留军一万与江阴候吴高周旋。十日之内,我要永平城中的百姓军士全部撤离。记住,十日!高熙,这是军令,十日之后,我必与你十七叔回返。若守不到十日,我便亲行军令砍了你!”

朱高熙从小就怕锦曦,听她声音冷洌,忙答道:“高熙遵令!”

燕三和燕九留下来保护朱高熙,锦曦和燕十七星夜出了营帐,直奔会州。

宁王朱权才拒绝了建文帝召他入京的命令。圣旨刚刚下达,要削他六万甲士。他今年不过二十五岁,年青得意,那受得了这口气,正闷在府中生气,突闻有客来访,且递上的名讳上只写了一个燕字。

是四皇兄的人?朱权有些犹豫。皇上登基后削了好几位皇兄的爵位,定他们谋逆之罪,自己这位四哥不甘束手就擒,打出了靖难的旗号兴兵。

眼下战火正在河北蔓延。他打定主意隔岸观火,这时四皇兄遣人来是何用意?接见,如被皇上知晓会不会定他同坐之罪?不见,他又极想知道燕王的意思,想解开自己的困局。沉思良久后朱权唤侍从吩咐道:“引来人到王府后院听风楼等候。”

宁王府听风楼其实是朱权品茗抚琴之地。楼前有水流飞瀑,怪石青藤,楼后遍植松木,小楼掩映其中,清雅悠远。难以让人想到王府之中竟有此避世的雅居。

侍从引锦曦和燕十七入内,并未奉茶。点了火炉离开。

锦曦解开斗蓬。燕十七接过星眸中涌起浓浓的欣赏。

她刻意未穿甲胄,换上了宽松的深衣曲裙。黑亮的长发只用玉簪束起,浅施脂粉。

“锦曦,你一直都这般美丽,真难想像,你居然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十七由衷赞道。

“像个王妃样吗?”锦曦抿嘴一笑。

“是的,不见丝毫,杀气。”

桩桩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