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花销并不大,口粮按照人头和工分四六分,娘仨不至于饿死,为数不多花钱的地方可能就是兑换细粮的差价,因为人头分粮多数都是粗粮,小孩子的肠胃很难克化这样粗粝的食物,免不得需要兑换一些白面粉或是精磨的苞谷面,以及等孩子再大一些,念书的花销,和将来嫁娶的花销。
除了这些存款,匣子里还有一些零散的票据,例如十几斤全国通用的大米票和五斤多的面票,这些都是况爱军从队友那里淘换来的,恐怕他也是考虑到孩子已经到了开始正常吃饭的年纪。
至于剩下的布票、油票、糖票、黄豆票……数量都不多,只是在缺少票据的乡下,拿出这些东西就已经很让人艳羡了。
看到这些东西,阿芜的心中有了底,仔细想想除了没了男人,以及没了后续源源不断的津贴,日子并没有她想象的艰难。
当然这也得感谢“叶芜”的勤俭持家,要不是她不舍得将钱花在自己的身上,这会儿况爱国没了,母子仨人的日子才叫煎熬呢。
清点完这些贵重的财务,阿芜又将它们放回了原位,然后去地窖清点了一下粮食。
现在家里还有十几斤大米,五十多斤番薯干和番薯粉,二十多斤粗磨好的苞谷面,还有一大袋糠麸,两缸咸菜,院子里那两分自留地上还种着一些新鲜蔬菜,再过两个多月就到年末分粮的时候了,按照娘仨的胃口,这点粮食足够撑到那个时候还绰绰有余。
除了这些,阿芜还从厨房翻到了不少晒的干透的野菜干以及一些葛根粉,这些都是原身在农闲的时候上山采摘的,这些野菜干看着其貌不扬,可用热水焯熟后不论是用来拌着吃,还是用来煲汤或是炒着吃都是很好的下饭菜,最要紧这是白得的,在缺少粮食的时候,这就是救命的东西。
“叶芜”真的是个很勤劳的女人,或许是被前些年的饥荒吓到了,她总是乐衷于囤积东西,她的积累为阿芜之后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原本忽然出现在这样一个落后贫瘠的时代阿芜免不得有些心慌,等看到丰厚的储备,以及记忆里“叶芜”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阿芜觉得,或许一切都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妈妈!妈妈!哇!”
房间里俩孩子玩的正高兴呢,扭过头一看原本还在房间里的妈妈居然不见了,当即急的拍着炕床直叫唤。
阿芜进屋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俩个因为穿的太厚爬不起身,像乌龟一样四脚朝天不断登着小肥脚,挥着小白手的俩娃娃。
她会代替“叶芜”好好活下去,带着两个孩子好好活下去。
第72章 六零养娃记4
当天晚上,况家人和叶家人齐聚一堂,商量况爱军的丧事。
早几天县里要修水坝,从每个生产队都抽调了不少劳动力,按户为单位,叶家正好被抽中,叶芜的爸爸和她三个兄弟全都去了县里,昨天况爱军牺牲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叶芜的母亲孔八妹正好给几个男人送换洗衣服,顺带着把他们这些天积攒的脏衣服拿回家洗,因此叶芜受伤的时候,家里没有一个人出现。
“我苦命的女儿啊!”
这会儿孔八妹已经得到消息赶回来了,只是叶父和叶芜的三个哥哥不能随意请假,这年头,为大家牺牲小家是主流思想,别说死的人只是一个出嫁女的丈夫了,就算亲闺女死了,也不能擅自离开奋斗的第一线。
看着闺女头上包着的白纱布,孔八妹心里心疼坏了,早知道况爱军这样短命,当初宁可让闺女嫁一个条件普通的乡下汉子,也不能让她年纪轻轻就守活寡啊。
由此可见人心都是偏的,虽然现在死的那个是自己的女婿,可孔八妹第一时间心疼的还是自家姑娘。
况家人没有在意孔八妹这有些偏颇的立场,现在他们只想在悲痛之余快点拟定一个章程。
“下午的时候收到电报,张家四娃明天应该就能到了,他会带着老二的遗物回来,等办完丧事,老二媳妇跟他去一趟军委办,取老二的抚恤金。”
况老爷子是主事人,他的声音低成,语调缓慢,显然是强压着悲痛。
“老二的遗体没有找到,清扫战场的时候,只发现了他的配枪和两根留在配枪上的手指头,电报里说了,老二的战友帮他整理出一套崭新的军装,到时候就用这套军装给老二立一个衣冠冢,老二媳妇,等你回去后也看看老二有没有什么平日里喜欢的东西,到时候一块给老二陪到地底下去。”
这会儿破四旧的风潮还没有吹到这边 ,当地人死后依旧以土葬居多,只是丧事不再像以前那样敲锣打鼓地大办,而是选块坟墓,邀请一些亲戚,让死者的儿子或侄子捧着灵位送死者下葬,然后吃一顿便饭,之余曾经的旧风俗头七,四七,七七等,已经不再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