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呼六福取了空白的春帖子,想来许久未逗那早熟的孩子玩,便写了个挺歪的对子。
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你行也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是“不服不行”。
那字虽算不上顶好,但也算流畅,比一般的举子稍好一些。
想来这长公主也是念过书的。
自宋以后对女子的束条愈发多了起来,“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说盛行。
但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其后中国由于蒙古的入侵并对文人采取敌视政策,加上明清的文字狱与八股文严重压制学人思想自由发挥,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象宋朝一样兴盛的文化景象。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且莫寒乃长女嫡出,念书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但到了十二岁,因男女有别,别不再进殿阁听先生讲学了。
前几天她还遇见了曾经的老师,现今的太子太傅——苏彦,听闻是三苏后人。
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人,眼睛小而有神。
虽有满腹经纶却少了其祖的落拓不羁,不可称作文人。
却不知是否为袭远身后的人。
除夕夜。
莫寒穿着藕合色上衣,淡粉色落地长裙,其外套着一件红色纱衣,头上盘着团髻,寓意团团圆圆,正和着年节的喜庆。
除夕宴设在延和宫,景德帝、太后、沈皇后还有一些身份较高的妃子坐在首席。
沈家的人也悉数到场,只是莫寒没料到,参政知事祁洗玉也来了。
他一身淡绿色长袍,广袖盈风,白色的坎肩上开出一朵墨绿色大立菊,肆意而妖娆,他并不若其他官员一般将头发全部束上,只用根青玉簪子固定住一部分,其余都披散在肩上,看来是放荡不羁惯了。
祁洗玉正低头饮茶,莫寒只看见他微微蹙起的眉,不似袭远那般黑,没有凌厉的棱角,有些淡,有些远。
她不敢再往下看,只盯着茶杯上的莲花发呆。
景德帝子嗣不多,只她、袭远,和庶出的大皇子和三皇子。
沈乔生和沈家老二沈乔逸作为同辈也坐了过来,祁洗玉不知是什么身份,竟也坐同席。
年节饮食很多,诸如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等。
另外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如桃汤、柏酒、椒酒、五辛盘。
桃汤是用桃煮的汤,柏酒是一种用柏树叶浸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意为避邪祈福。
五辛盘即以葱、姜等五种辛辣食品置盘中,又称春盘。
俗谓可以辟恶、除瘟、通五脏,也有贺新的意思。
莫寒兀自吃得欢,仿佛其他人已来回敬酒多次,她只守着“食不言,寝不语”。
忽然,她碗里多了一片麻腐鸡皮,抬眼看去,沈乔生正盈盈地看着她,温和地笑道,“民间吃食,尝个鲜吧。”
那笑仿佛冬日阳光,暖暖地照在人心上,霎那间什么都散了,心也散了,思绪翻飞。
莫寒赶紧低头。
天,她怎么对他有了反应。
她摸摸脖子,果然——全是鸡皮疙瘩。
“皇姐,我也要。”没等莫寒反应过来,她碗里的麻腐鸡皮已到了另一人的嘴里。
“表哥好偏心,也不给远儿夹菜。”她低头,果然——一地鸡皮。
兴许是吃得无聊,有人提出要行酒令。
莫寒这一桌自然不必说,齐国一大才子沈乔生在此,怎么可能不轮到这里。
头痛。
先是一人一对,由皇帝先出上联,再邀另一人对出下联,此人再出上联,以此类推。
千万不要点到她。
皇帝捋须,道:“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袭深。”大皇子起身回道:“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他朝沈乔生看去,“蚕作茧茧抽丝 ,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
乔生,请。”沈乔生微微一笑,如春风拂面,不急不缓:“狼生毫毫扎笔 ,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他环视一周,最后目光落在了莫寒身上,“天连碧树春滋雨。”这次是回文对,难。
只见他仍看着莫寒,却道:“太子殿下,请。”有人暗暗舒了口气。
“地满红红花送风。”是袭远得意的声音。
他们你来我往地对送了几轮,最后只剩沈乔生与大皇子袭深二人。
莫寒无聊,偷眼看了看坐在对面的祁洗玉,他鼻形优美,鼻尖向下稍稍勾起,却不似真正的鹰钩鼻那般阴柔。
最美不过那双眼睛,黑亮似墨,竟和袭远一般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