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杀的,谁知道近来御史为什么喜欢盯着别人收礼还是送礼了。
一众官员都觉得压力很大。
老百姓表示,京城的恶霸最近突然都消失了,生活真美好。
暗杀
后宫的女人发现,皇上越来越少进六宫了,除了初一十五到坤宁宫安置,其余时间也只是偶尔去别的嫔妃处坐一坐,其他时间都是歇在养心殿里,有时候还会批阅奏折到夜里一更天。
不管六宫嫔妃们如何哀怨,但是御史们很是高兴,朝堂之上对乾隆歌功颂德。被夸奖的乾隆自然高兴,但是看到朝堂之下站着笔挺的永璂时,心里那刚滋生的半点骄傲顿时消散于无形,心里想着,自己必须把大清治理得更好,给永璂留一个太平盛世。
众官员看到皇上对御史的逢迎无动于衷,于是各地官员开始启动了,今日山东出了吉兆,明日江南出现瑞祥。
“皇上,臣等听闻山东月前出现霞光,满天红火,定是皇上丰功伟绩,引得天地…”
“身为朝廷重臣,却沉迷于怪力乱神,实在是荒唐,”这个地界有所谓的祥瑞他会不知道,这些官员当真是为了政绩无所不用其极,永璂出列,淡然道:“皇上的功绩,自然有百姓看在眼里,公道在人心,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皇阿玛,儿臣以为,天下兴,为帝则明,黎民苦,便是我们的不是。”永璂看了眼那位官员,看品级不过是从三品,上朝的位置也比较靠后,便不再注意,“儿臣失仪,请皇阿玛恕罪。”
乾隆闻言一笑:“太子不必如此,你所言有理,朕分功过,自然是由后人书写,你能看的如此通透,朕很欣慰。”
“儿臣惶恐,”永璂又是一个作揖,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站好。
众臣默默看,这气度…哪里惶恐了?
几日后,那位说山东祥瑞的官员被调往某地做了一个小官,连降了三级,众臣便知道,现在朝堂之上忌讳所谓的祥瑞。当然,其实他们自己也是不相信这些所谓的祥瑞。
又是一日上朝结束,永璂带着温和笑意走出大殿,如今没有几个官员有事没事上前献殷勤了。谁都知道,这位爷笑得一脸云淡风轻,但是说要摘你顶戴花翎就要摘,说要降职就要降,半点不留情面。前两日有人在皇上面前暗示太子权利过大,会对圣上有影响时,最后却是引得皇上大怒,拖出午门杖责三十,摘了顶戴花翎。听说,这还是太子求情的缘故,原本皇上是要拖出午门斩首的。
自从十二阿哥晋封为太子后,朝堂之上的风气是越发诡异,朝臣们更是战战兢兢,可是每每他们出门游玩,就发现茶馆里越来越多的人称皇上为明君,夸赞太子为民着想,就连一些在太子手下办过事的官员,也成了百姓口中的青天大老爷。
贤臣听闻后,无不对太子推崇备至。奸臣听闻后…无不小心翼翼。
帝王与太子信任,皇帝清明,而太子又是一心为百姓着想,那么大清的强盛,便指日可待。不管是贤臣还是奸臣,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近来一年的大清,当真比去年更加的繁荣。
这边臣子们感慨万千,忐忑不安,那边后宫里怨气升天,每日去皇后那里请安,各个都一副憔悴,到了太后那里,更是可怜巴巴。
后宫的女人七弯八拐,总是能让太后知道后宫发生的事。相比与这些嫔妃,皇后倒是显得平静不少,现在的她除了管理内宫,便是念佛吃斋,倒是多了几分慈善的味道。不过,嫔妃们倒是更加怕她了,一是因为太子,二是因为后宫的女人,看起来越慈善就越可怕。
今日永璂很悠闲,悠闲得逛起乾隆的私库来,实际上他只是说自己那里的玉佩样式都普通了些,结果他那位便宜皇阿玛便大手一挥,让他带着吴书来到私库里随意挑选了,就连记录的小太监也不用。
结果刚进私库不久,他就看到一把扇子,这把扇子看起来不是什么珍品,放在帝王的私库里,还是有些让人意外的,于是便伸手拿了起来。
当永璂看到“承恩露”“圣泽长”几个字眼时,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吴书来可以发誓,他看到了太子殿下脸色变了变。吴书来默默往后退了一步,他也知道这事万岁爷做得不靠谱,你要临幸一个民间女子也就罢了,怎么不赐药,不赐药让人生下孩子也就罢了,也不给人一个名分,弄得人孩子带着这些玩意儿来找,丢人不丢人啊。
不过,他若是没有记错的话,当年他是吩咐过宫女给那个民间女子送去一碗药的,难道是那个女人没有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