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写话本摘下高岭之花(22)

作者:跃青 阅读记录


忙碌了一会,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天空的湛蓝色调慢慢调染成了深沉的黛色。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洒落在大地上,如同一层薄薄的金纱,将万物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泽。

伯远侯府里,李无寒刚陪安氏用完饭,阿豆来通禀:“世子,杭学士来了。”

李无寒将人迎进了书房。

翰林学士杭靖宇,年近五十,个子中等,一头乌黑的头发被梳理得整整齐齐。一张轮廓分明的脸,线条柔和不失刚毅,脸上没有过多的皱纹,只是眼角处微微下垂,流露出温和的气质。

这是李无寒的老师。

他手里拿着一沓纸卷,轻车熟路地往书房里走。

杭靖宇径自拉了把椅子坐下,将手里的考卷递过去:“雪臣,我不是同你说过,这次的入学考试不过是个形式,让你把握尺度,‘宽进严出’的吗?你看看,你批阅的这些,合格的连一半都没有。”

“学生已尽力将题目出得简单了,只是有些人的水平,实在不适合进入书院。”

他想起今日在书院判卷时,鄢冬灵那一份竟还算是过得去的,可见其他人都是些什麽水平。

看李无寒无动于衷地给他斟了杯茶,他声音低下来:“重开青松书院是虞老的心愿,我曾受过他的恩惠,便想着能趁这个机会将书院重新休整一番。

“眼下最大的难题便是资金不足,圣上又不愿拨款资助,便只能通过这些学子收取些银钱了。

“我自然知晓你最是公正严明,未免给人落下口实,这才找了你来出题批阅,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

李无寒接过卷子,眉眼淡淡松动下来,终是妥协:“重开书院是您的主意,老师都这样说了,我自然听您的。”

杭靖宇喝一口茶,得寸进尺道:“既然这样,我那里还缺一个教画艺的先生,你素来画工精湛,不如去书院帮帮我?”

不知怎的,说起去书院教书。李无寒脑中很快便联想到鄢冬灵那双黑圆的杏眼。若是去了青松书院,只怕要日日对着她这般乖谬的学子。

让他去雕琢一块美玉便也罢了,偏偏是一块硬邦邦的,滑不溜的石头,实在是费心劳神。

他叹了口气,推拒道:“学生想多花点时间陪陪祖母,您还是问问旁人吧。”

“你若说你要多花点时间陪陪夫人,我都不说什麽。小光棍一个,竟还将你祖母拉出来做挡箭牌了。她日日听曲看戏,流连酒楼食肆,可巴不得你忙一些,少管束她。”

李无寒面色微赧,默了默,没接他的话。

杭靖宇只好敲敲桌子,“罢了罢了,你既不愿意,我也不强求,我再找别人去就是。”

说到青松书院的事情,李无寒想起来,他前阵子查看卷宗,正巧翻阅到前国子监祭酒虞洲贪污一案。圣上还未即位时,虞祭酒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太子少师。

是以当初贪污案发后,圣上龙颜大怒。有许多为虞祭酒求情的官员都受了圣上迁怒。

杭靖宇当初也是上了折子的,只不过与其他人不同,他上的是严惩祭酒的折子。可今日听他的语气,似乎与虞祭酒还有过一段颇深的交情。

既是如此,他当初又为何……

李无寒擡眸看向杭靖宇,他低着头,去吹茶杯里的浮沫,几缕银丝挂在他鬓角处若隐若现。

他头也未擡,轻啜了一口茶水,声音浸着几分久经风霜的沧桑气:“你想问什麽便问。在我面前,竟也学会审时度势了麽?”

杭靖宇只收过两个学生。一个是鄢月明,另一个便是李无寒。

当年两人进士及第后被分往翰林院,两个年轻人学问出衆,品行端正,均是难得一见的好苗子。

杭家与鄢家素来又交好,在鄢山遥的促成下,杭靖宇答应收了鄢月明做学生。只不过杭靖宇早年便盛名在外,有许多人求到他门下想做他的学生,他怕麻烦,便扬言自己这辈子只收一个学生。

行拜师礼那日,他兴致颇好,饮了几盏酒。在翰林院休息了半日,夜半才离开。

也就是那时,他瞧见李无寒还没走,他一人在白日里拜师的大堂里,坐在桌案前,将鄢月明送的束脩六礼中的桂圆捏开吃了一个。

夜色邈邈,有淡淡的冷风吹进衣领里,让他清醒不少。

他听见少年人一边嚼着那桂圆干,一边轻轻出声:“我也準备了拜师帖,可惜送不出去了。”

不知为何,他那时心中莫名一紧。

所以若是问起他后来为何又破例收了李无寒,他大概也说不清楚,只能说冥冥之中这一切大概早有定论吧。

后来,鄢月明也曾问过他,分明是先做的他的老师,可为何总偏心李无寒。
上一篇:鸾镜与花枝 下一篇:指挥使他机关算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