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1977)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很多商人跟随大军,一步步的来到了南京。一路上赚得不少。更不要说,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今后一段时间,商人的春天就要来了。

与这些朝廷扶植工商的信号相比。区区一些过国债,也就不算什么了。

而且他们也天然畏惧朝廷的权威,也不敢与朝廷讨价还价。何夕大胜之余,说出这样的事情,他们内心之中虽然不满,但是也不敢冒头。

更不要说,不久之后,关于逆产的拍卖,也要开始了。

这个时候,给何夕留下一个坏印象,可就无可挽回了。

还有就是国债这一件事情,不同的商人是不同的看法,但是相当多一部分商人觉得,这国债就与之前朝廷要求的供奉没有什么区别的。

无非是给了一个要还钱的名头而已。

谁还能真的向朝廷要钱不成?

这国债,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肉包子打狗了。朝廷能够客客气气地说这一件事情,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还能怎么样?

一些商人就想办法,利用现在的情况,去搞更多有利于自己的章程。

见没有人反对,未来的数年的财政,大概就按照何夕的方案来定了。

何夕心中也知道,这一件事情,说起来很轻松,做起来可就一点也不轻松了。这也是一场战争,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比不上,南北之战的轰轰烈烈。但是更加重要,更加细碎无声。

可以说南北之战,就是为了今日,在变法这一条路线上,而今已经没有任何阻碍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阻碍的话,那就是百官本身。

因为这一场改革,本身就是要改变,大明朝廷数百年来为维持下来的生活常态。其中变化之大,中国今后是两个世界了。

就好像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固然荡气回肠。但是剿匪战役,却打了更多年,才算是改变了社会的格局。

军权在手,秉承大政。想要将变法的风气吹到大明每一个角落,并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是要从很细微的地方做起,切记用狠。是水磨功夫,很折磨人,但是要将事情做对,这样的事情却不能不做。

“希望一切都平安顺利地完成吧。”何夕心中暗道。

财政问题之后。

何夕又提了教育问题,何夕的想法很简单,辽东工理大学,旅顺航海大学,营口大学,北京国子监,武学。这五所高等学院之外。增加南京国子监,太平理工大学。刚刚筹备建立的大明税务大学。

再加上何夕准备在南北两京,分别建立师范大学。

总计十所高校。

何夕并不准备增加更多的学院。原因很简单,是人手不够。

是的,北方四个大学,每年毕业一两千人。放在朝廷上,根本不够用,须知这一点上,要供应朝廷上用,军队之中也要用。还有一些私人公司,也喜欢用。

所以人才抢手得很。

即便从各方面调集一些资源,组建很多大学,一时间也很难保证质量。

而且也为将来弄出隐患来。

学而优则仕,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土地上的规则。这几所高校,何夕虽然有意效仿后世的学校,但也有本质的不同。那就是这些学校出来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是要当官的。即便不当官,也在与政府相关的地方工作。

给私人打工的扫之又扫。

也就是说学生数量,几乎与官吏数量划上等号。如果说,将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大明朝廷就会遇见非常严重的冲击。

甚至会动摇根基的。

学生与学生是不一样的。大明朝大学生精贵的。

终究有一天,大学会成为基础教育的一环,但是绝对不是现在。

何夕不去管未来的事情,只是确定而今,这几所高校已经够了。甚至如果可以何夕都不愿意多扩建几所学校。只是,这是不可能的。

不说别的,朱雄英就完全不允许,南方很多人也是完全不允许的。如果何夕不在南方建立几所大学,而今大明朝廷上官员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的。那么如此一来,今后南方人在朝廷上,哪里还有出头之日,他们怎么甘心?

为了平衡南北,这些学校也是要建的。

第二十七章 出头的来了

朱元璋说过,何夕并不太适合朝廷上的钩心斗角。

何夕对此也有觉悟。

战争与政治彼此关联,但的的确确是两回事。

战争是要完全地消灭敌人。所以要果决,下手要狠,不要想其他的。刀兵之前,那有什么多犹豫与权衡,干就完了。但是政治要面对的就是不能完全解决的敌人。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