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1475)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臣请陛下登基,就皇帝位,以安先帝之心。”
苏伯衡出列跪倒在地,呜呜大哭起来。
何夕微微一愣,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去计较,苏伯衡说的话是真是假了。而是接下来的表演。何夕立即出列,跪倒在地,说道:“臣请陛下登基。”
:“臣请陛下登基。”
一时间无数人都跪倒在地面上,大声喊道。
何夕内心之中,不得不承认,苏伯衡的厉害。
很多人不干涉政治,并不是不会玩政治,而是不想而已。比如苏伯衡,他能混成文坛第一人,对政治是非常敏感的。其实朱雄英称帝与否,这一件事情,在北京内部也是有讨论的。
何夕对此不置可否。但是有人支持,解缙是非常支持的。
有人觉得,称帝不好。担心局面不稳云云。
总之,趋势已经向称帝方面而去,毕竟要与南京相争,南京那边是皇帝,他们这边是监国,看上去好像低了一头,不利于士气。至于后路什么的。监国与皇帝之间,难道就有什么区别吗?
只是最后这一层窗户纸,并没有人来打破而已。
何夕一直以为解缙将会是这个人。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是苏伯衡,不过苏伯衡也好,在何夕看来,苏伯衡的身份地位,要比解缙重要的多,也合适的多,毕竟解缙是他们这一方的。而苏伯衡是从外面来的,代表着众望所归。
第一百一十章 三请
不得不说,读书人的心肠够狠。
苏伯衡可算是将自己的身份地位发挥到了极致。
是的,在文坛之上,苏伯衡的身份地位与方孝孺相比差了一些。并不是说苏伯衡在文学上的造诣,要比方孝孺低,而是方孝孺代表宋濂衣钵,身后有一股政治势力支持。
方孝孺的身份是多元的。而苏伯衡就不一样了。苏伯衡单纯的文人而已。否则也不会放下去一切,去修史。
但是即便如此,苏伯衡的身份地位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特别是对于北京方面来说,开战以来,北京与南京交战,在战事上并没有落下风。在财力上物力上各方面,也没有表现出颓势。但是在有一样东西上,却很尴尬。
不是别的。就是舆论上。
特别是官场士大夫的舆论上,虽然刚刚开始朱允炆登基这一件事情,有一些问题。但是在方孝孺以及方孝孺身后势力的支持之下,早就不算什么事情了。
在大多数人官僚眼中,南京是正统,北京是叛逆。这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了。
毕竟,何夕变法得罪太多旧势力了。
苏伯衡文坛大家的身份,代表着士大夫之中舆论权的转移。士林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如果用一个比较现代的词汇来说,那就是知识分子群体,这个群体之中,如果有很多受益于原来的体系的官僚与士大夫,但决计不仅仅有这一些人。毕竟用工业化时代来衡量,中国的读书人是相当少,识字率低下。但是如果用古代文明来衡量,中国的读书人是有剩余的。更是有不知道,多少读书人沉沦下僚,得不到机会。
苏伯衡影响不了既得利益者。但很有可能影响这些人。
毕竟何夕到大明之后,一直在培养人才。但实际上,何夕培养出来的人才,比起何夕需要的人才,简直是杯水车薪。而且今年才开始推广教育。等这些人真正能培养出来,能独当一面,也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所以,苏伯衡可以带来众多人才。单单这一点,就能得到北京上下如此礼遇。
而苏伯衡更是营造出天下归心一般的局面,用不知真假的话,点出朱允炆是篡位,朱雄英是正统,这更是给了朱雄英最想要的东西,正统名分。
苏伯衡所说的是真是假并不重要。
但是苏伯衡说出来,就等于用自己的生命与名誉为这一件事情背书了。
苏伯衡是什么样的人?
不管说一辈子没有做错过一件错事。但总体上来是,清廉自守,道德楷模,称的上是天下名家。
这样人说出来的话,与普通人说出来的话,是能一样吗?
何夕敢肯定,苏伯衡这一句话,不仅仅给朱允炆重重一击,最少也为自己谋得了三代富贵,这可不是寻常拥立之功啊。
解缙更是恼怒之极,他一直是积极推动朱雄英登基的人,一直觉得拥立之功,不可能让别人抢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一个不小心,就被抢了先了。
他还怎么样?自然追随啊。否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了。
朱雄英面对而今的局面,更是喜出望外。他高兴的不是登基。朱雄英在这一件事情上,很有朱元璋风范,注重实权,轻视虚名。毕竟,他在乎权力本身在自己手中,至于是皇帝,还是监国,有什么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