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1805(683)

作者:王子虚 阅读记录


皇帝如果不了解这些规则,那官僚系统就有失控的风险了。

吏部是最方便直接接触和了解这些规则的地方。

所以世祖光武皇帝留下了规矩,皇帝选定的继承人必须到吏部走一圈……

李宏斌听着朱靖垣的回应,就知道这位殿下是心中有数了。

自己也跟着松了口气,这样跟明白人说话就是省心。

李宏斌非常开心的向朱靖垣拱手:

“殿下果然聪慧过人,老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第481章 安康十五年

从这天开始,李宏斌一边带着朱靖垣去认识下属,交接吏部的档案资料和设施,办理各类物料的转交手续,一边向朱靖垣传授官场经验和规则。

这个交接工作持续了一个半月,一直到四月初的时候,李宏斌才正式离开吏部衙门。

不过李宏斌仍然没有马上回乡,而是继续在应天府的住宅住着。

朱简炎和朱靖垣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还可以再次召唤他过来帮忙协调事情。

相当于从实职转成了顾问。

不过这个顾问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吏部尚书上面还有个实职九卿大冢宰汪廷珍。

朱靖垣在工作交接的时候,也要专门去拜会这个理论上的直属上级。

汪廷珍对朱靖垣当然也很客气,同样主动到办公室外面迎接。

同样掏心窝子的跟朱靖垣说了一大堆的话,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状态。

汪廷珍也马上要退休了,退休之后乃至百年之后的荣誉,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就看朱靖垣对自己有没有好感了。

吏部尚书以下的佐贰官和低级官员更是不用说了,配合皇子适应吏部的工作就是他们目前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朱靖垣自己和李宏斌之前的考虑和说明都没有错。

朱靖垣这两年的本质工作会非常的顺利。

如果只是准备在吏部混两年日子,那就可以什么都不管,所有事情都让其他人去办。

但是上面的皇帝看着呢。

如果一个皇子,在吏部这两年真的只是混日子,那可真的可能会被换掉的。

朱靖垣本人也不可能闲着。

所有的事情都过问,能亲力亲为的事情都亲力亲为。

不但在吏部忙碌,只要有空了还会去其他部门参观,打招呼。

如果有机会还会去参加官员们私下里的聚会。

来到吏部的皇子,可以有无限的动力去学习,去适应和掌握这里的一切。

因为干好了有世界上最好的奖励。

在这样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中,两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安康十五年。

江浦县的应天新都城,从安康十一年下半年开始准备,安康十二年初正式开始建设。

然后了经过持续三年多的全速赶工,在安康十五年四月终于全部完工了。

大明皇帝朱简炎已经六十岁了,收到报告后就马上招来了朱靖垣。

父子两个一起去拜见了已经八十岁的太上皇朱仲梁。

朱仲梁的身体还不错,还能自己走路,但真的已经是颤颤巍巍的了。

朱仲梁也不再强撑着自己走路了,坐上了朱靖垣专门让人给他准备的特制轮椅。

再配合几辆门设计了的高档汽车,可以把对应的轮椅直接推上去。

朱简炎向父亲说明了新宫殿的情况:

“父皇要不要先去看看?”

朱仲梁直接摆手:

“让靖垣先去吧,靖垣回来我再去,老二你最后去……”

这是要让身份最为特殊的三代人不要聚在一起。

朱简炎现在心态也平和了,听到这种安排毫不迟疑的随口答应着:

“那靖垣你先去看看,做个最终的验收吧。

“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让你爷爷和家人们直接搬进去。

“然后我再带着整个朝廷正式搬过去。”

朱靖垣也直接点头,然后向父亲和爷爷告辞,自己乘车去了江浦县。

应天府新城建设的同时,各种配套工程也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内陆续完成。

其中就包括三座新的跨江大桥。

中间一座正对着应天府新城的市中心,也就是新供电的三座大殿和周围的行政办公楼。

这座大桥被命名为中心大桥。

另外两座分别在中心大桥的东北和西南方向五公里之外。

分别被命名为北大桥和南大桥。

被大桥距离原有的长江大桥的距离也在五公里左右。

三座新大桥在长江西岸延伸出来的公路,就是应天府新城区的三条东西向主干道。

新城区目前已经完成的建筑范围,主要集中在这三条主干道之间的区域。

朱靖垣的车队穿过中心大桥,就直接进入了应天新城的中心区域。

一进入这个区域,周围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完全换了一个世界。

由于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城市生活效率的不断加快,普通人对建筑成本越来越敏感。

大明主要城市无论内外的新建的楼房都越来越简约化。

直上直下的墙壁,简单粗暴的几何线条,越来越少的颜色和彩画。

也越来越接近于朱靖垣前世的典型城市建筑。

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富贵阶层的选择才是直接展现文化氛围的地方。

贵族和富商们的豪华庄园别墅,因为不是非常在意成本,追求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所以仍然有复杂繁琐的神州传统楼宇。

但这种建筑数量并不很多,往往都集中在某些区域。

绝大部分地方,都是越来越简化的现代建筑。

而过了中心大桥之后,江浦县的应天府新城的房子,却全都是东方传统的楼宇。

与此同时,在大明主要城市的旧城区,经常能看到复杂的电线和管道跨过头顶,在不同的房子之间穿梭盘旋,甚至回完全乱成一团,时不时的能看到各种线路的警示牌。

因为大明的大部分城市的旧城都是在工业革命中自发升级的。

城市本身早就建成了,增加自来水和拉电线的时候,不可能把房子拆了统一不设。

所以只能将就着在杂乱的房子之间拉扯,大部分设施都只能暴露在地面上。

就算是后续的改进的建设规划中,有些高级别的电线和水管开始被有意识的埋在地下,但是进入旧有的房子里面时候,也要被再次翻出来挑高进院子。

有很多城市的旧城区,经常能看到各种电线缠成一团的景象。

就像朱靖垣后世见过的城市老城区一样。

就算是还有很多老房子,也是传统东方式的建筑,但是在飞檐之上缠了一坨电线的话,也会直接破坏了传统的古典意境。

但是在江浦县的应天新城,这些东方楼宇之间的空间里面却什么都没有了,地面以上除了各种建筑之外就是绿化区域了。

仿佛这是一座没有经历工业化的东方古代城市。

应天新城当然不是没有工业时代的设施,而是都被统一的隐藏起来了。

江浦县的应天新城的整个城市都是全新规划设计全新建设的。

在朱靖垣的监督和建议下,采用了很多后世的新理念,还为未来预留了大量的空间。

首先是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就直接建好了地下铁路。

然后是从一开始就预留了具有非常庞大的余量的多层地下管道空间。

要求将所有的供电线、电话线、电报线,以及城市的供水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以及大规模的地下排水工程,全都统一布置在专门设计的巨大地下管道网络体系中。

这个地下网络管道体系的主空间,能够容纳工人站立行走和小型车辆直接通行。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方便检修设备,方便后续增加新的线路和管道。

例如后续的互联网线路甚至是后世的光纤。

统一的天然气供应系统,在这次的建设中提前布设好了。

这个大型地下管道同时还具有防空洞的作用。

这些管道网络都与楼房地下室直接相连,可以从楼房直接坐电梯或者走楼梯进入。

所有建筑下方的区域的地下管道空间,都还具一定的有防辐射设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