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鱼肠剑(出书版)(51)
作者:吴蔚 阅读记录
尽管已经知道是向申派遣刺客刺杀吴王僚,但又有了新的疑点。之前计然和范蠡认为是刺客主谋某甲毒杀了华登,再将太子庆忌引到华登藏身之所,由此坐实了楚人行刺的罪名。向申断然不会毒杀华登,又以弭兵为生平志向,嫁祸楚国者必另有其人,又是谁呢?
计然思虑一番,问道:“有一件事,向君一定要如实回答我。”
向申道:“渔父请问。”
计然问道:“可是向君派人杀了五湖公?”
向申一怔,道:“五湖公是谁?”蓦然想起来,道:“啊,是不是吴王僚遇刺的五湖酒肆的主人?我派人杀他做什么?”
计然森然道:“不是向君杀人就好。”
向申见计然脸色不豫,遂道:“我向申敢对天起誓,决计没有杀害无辜之人。五湖酒肆及五湖公的名字,我也是这两日听旁人议论才知道的。”
计然奇道:“向君派刺客行刺吴王僚,竟是不知行刺发生在五湖酒肆吗?”
向申道:“我派遣的死士一直苦守在王宫门前,二月十六吴王僚出宫,死士不及向我回报,便尾随吴王僚一行而去。行刺失败后,死士当场被杀,自然更不可能再回来禀报。而后吴王僚掩盖了五湖酒肆被刺事件,我刚好有事离开了王城,未及时与死士联络,根本不知出了事。后来吴人发现华登行踪,将其作为刺客主谋处死后张榜公布,吴王僚遇刺大致经过及地点才慢慢传扬开去,我也是那时才知刺客是我的死士。”
这是一个极有力的细节,计然这才相信向申没有派人杀害五湖公。
向申又问道:“渔父是如何知道华登无辜?”
计然道:“我撞见过华登两次,后一次他来到了渔场,我才大致弄清原委,他是来吴地寻人的。”
向申闻言愈发愧疚,道:“我虽与华登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我们比邻而居,一道长大,多少有兄弟的情分,想不到我竟害得他身首异处。”
懊恼之下,又对自己以弭兵为志的行为有些怀疑起来,道:“我恨自己没有勇气站出来,告知吴人我才是真正的刺客,而不是华登和楚国。而今吴师大举伐楚,等于是我亲手发动了这场战争,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弭兵!”
计然不忍见对方如此自责,遂缓缓告道:“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吴王僚要靠领军打仗扶太子庆忌上位,令亲子、亲弟威名盖过公子光,行刺只是给了吴国一个出兵的借口而已。而且向君不是普通人,曾在宋国任职,一旦承认自己是刺客,便令吴国有了伐宋的借口。”
又道:“向君也没有害死华登。华登并不是被吴人逮捕后处死,他是被人毒死后,吴人才发现了他的藏身之所。”
向申闻言大骇,问道:“渔父如何会知道这些细节?”
计然道:“因为我当时也被人引向了华登藏身之所。那人非但要将行刺罪名嫁祸给华登,还预备借吴人之手,将我一并除去。”
向申道:“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哦,嫁祸华登显而易见,是为了挑起吴楚战争,可对方为什么又要杀渔父?”
计然道:“我也不知道。”忽然有所会意,问道:“向君,你一共派出了几名死士?”
向申道:“一名。行刺这种事,在多不在精,一名高手足矣。”
计然立时会意过来——当日五湖酒肆共出现五名刺客,前四人先发动,第五人则待前四人死后才自房顶跃下。事后,人人以为五名刺客皆是一路,不过是有先有后而已。
吴太子庆忌最先发现第五人与前四人不是一路,但后来也未过于追究此细节,大概认为也有可能是第五人与前四人不过是不同吃同住而已。庆忌被人引到华登藏身之所后,鉴于其人与华登的私人恩怨,便毫不迟疑地将华登及楚国与行刺事件联系起来。华登被枭首城门,行刺案就此结案。
而事实上,前四名刺客与第五名刺客并不同路,后者正是向申所派死士,前四人则是受那一直未露蛛丝马迹的某甲调遣!
虽然吴国张榜宣称楚国大夫华登谋刺了吴王僚,但并未公布行刺细节,向申不知有前后两拨刺客,只以为自己所派死士未能得手,而吴人则将行刺罪名扣在了华登头上。
向申本是为弭兵而行刺吴王僚,反过来却促成了吴师伐楚,更是害死旧友华登,不免心生愧疚,还一度对自己的志向产生了怀疑。
至于毒杀华登的凶手,便是派遣前四名刺客的某甲,也正是这个某甲,将计然及太子庆忌先后引到华登藏身之所。
向申听计然大致叙述了经过,瞠目结舌片刻,问道:“这位某甲,难道不是吴公子光吗?”
计然道:“似乎所有人第一个怀疑的都是公子光,五湖酒肆的专诸亦是如此,但其实不是。”
向申道:“那么一定是晋人了。”计然摇头道:“也不是晋人。”
向申道:“除了楚国和晋国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有嫌疑了。”
又忖道:“或许这只是个人行为,就跟我一样。当然,我以死士刺杀吴王只是为了制止吴国坐大。这个某甲目的则是挑拨吴楚相斗,应该是个跟楚国有极深仇怨的人,刺杀吴王僚也好,嫁祸华登也好,都是为了将吴师兵锋引向楚国。”
计然心念一动,心道:“这不就是伍子胥吗?”
伍子胥来到吴国,不是为了避难,而是要借吴师向楚国复仇,这是他从一开始就明确表露过的,公子光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成功将他排挤出朝。
或许伍子胥得知杀父仇人楚平王已死,便将怒火发向其母国楚国,欲以刺客行刺激怒吴国,好将吴师兵锋引向楚国?但他何须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呢?他既成为公子光心腹,不会不知道吴王僚在遇刺前便已调动舟师,有用兵迹象。
还是说,吴王僚调动水军,并不是为了攻打楚国?伍子胥正是从公子光处得知此点,才萌生刺杀吴王僚之意,好令吴国改攻楚国?
舟师靠水行船,有水道可通者,只有楚、越二国。齐国须走海道,且已与吴国联姻,可以直接排除。既然不是楚国,莫非是越国?
但昔日晋国大夫申公巫臣曾与第一任吴王寿梦立有誓约,灭楚前,不得兴师攻伐他国。正因为此点,与吴国结下难解深仇的越国才始终没有吴师大军压境的遭遇。
计然忽又联想晋国国君亲自下令谋取寿梦手书一事,暗道:“莫非寿梦手书不关乎吴国王位继承人,而是晋吴盟约?”
晋国国君得知吴国将要大举伐越,有违当年申公巫臣之约,是以命赵须取到寿梦手书。至于晋君打算如何利用手书,则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吴国原先预备伐越的话,便能解释许多事情。譬如伍子胥派刺客行刺吴王僚,促成吴国弃越攻楚。伍子胥也怀恨当年公子光在吴王僚面前进言、导致吴王僚将他闲置一旁之事,仿鱼肠剑造了一柄兵刃,杀死五湖公,引众人怀疑公子光。但伍子胥最终的目标还是楚国,所以又毒死华登,引吴太子庆忌到其住处。
然其中尚有不能解释之处,就是引计然和月女到华登藏身之所一事。伍子胥早就知道月女曾救过太子庆忌一命,还一度想利用此点,他这等精明之人,明知不能得手,又何须多此一举?
这一节解释不通,就表明伍子胥不是某甲,他嫌疑确实很大,但同时与吴王僚、公子光及其母国楚国为敌,已远远超出他的能力。
除了伍子胥之外,越国也有动机。越国虽是楚国属国,但引吴国攻打楚国,总比吴师攻打越国好。越国间谍得知吴师将要伐越后,便谋划行刺吴王僚。行刺未能得手,又以仿鱼肠剑杀死五湖公,引吴王僚与公子光相斗。公子光手中鱼肠剑本为越国所有,越人在献给吴国前,仿造上几把,全然不是难事。
至于华登,他目下是楚国大夫的身份,而越国是楚国附属国,或许他一到吴地,便有越人认出了他,严密监视,再设法毒杀其人及侍从,成为行刺事件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