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鱼肠剑(出书版)(123)
作者:吴蔚 阅读记录
[15]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西戎则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所有非华夏各族的泛称。春秋早期,戎势力很盛,中原华夏诸国受其威胁较严重,即使晋、齐等大国也经常要遭到戎的侵袭。从春秋中期开始,华夏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通过称霸而相互联合,增强了对戎族的防御能力,不少的戎族渐被华夏征服。秦灭西戎,楚国吞并数量甚多的蛮人或濮人的小国。由于各族长期和华夏聚居在一起,不断相互影响,文化礼俗等方面的差别日趋减少。戎往往与胡杂处,名称也往往相混。
[16]据《西京杂记》载,西汉广川王刘去(一作刘去疾,汉景帝刘启曾孙,开贵族官僚盗墓之风)曾盗掘周幽王陵(位于今陕西西安临潼区代王镇宋家村)。周幽王陵高大幽深,墓道门打开以后,再下去全是白垩土(一种石炭岩石),有一丈多厚。刘去手下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白垩土铲除掉。再往下是大量的云母石。继续深挖,竟意外看到一百多具尸体,都没有朽烂,只有一名男子,其余全是女子,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站着,身上的衣服款式与活人穿的一样。男子应该是周幽王,一百多名女子则是殉葬的妃子或侍女。
[17] 周平王有少子名姬武,据称是武姓得姓始祖,唐代武则天尊其为先祖。
[18] 洛邑:今河南洛阳,彼时号天下之中,是天下的中心。
[19] 秦地:今甘肃天水。
[20]据载,秦文公造宫殿时,派人到终南山伐一棵百围大梓树,结果出现了灵异现象——本来是晴天,突然变得风雨大作,飞沙走石。而斧子砍下后一旦抬起,被砍开的树干又自动合上,无论怎样也砍不倒大梓树。砍伐者实在太累,躺在树下歇息,迷迷糊糊中,听到树神和山鬼在对话。山鬼道:“秦文公凶暴相伐,得不困耶?”树神不无得意地道:“来即作风雨击之,其奈吾何?”山鬼又道:“秦文公若使三百人,被头,以赤丝绕树伐汝,得无败乎?”树神默然不应。次日,砍伐者将所见所闻禀报了秦文公。秦文公立即命三百人披头散发,用红丝线把梓树围起来再砍伐,果然梓树再也不能愈合,很快被砍倒。树倒之时,树神变成一头青牛,跳入水中,消失不见。秦人深感怪异,便在原处立祠筑庙供奉,称怒特祠。后秦文公因之设旄头骑(骑兵披散头发,像旄牛长着长毛一样,用来作为军队冲锋的先驱),成为秦汉军队建制。
[21] 郑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
[22] 北杏:今山东聊城东。
[23] 践土:今河南原阳。
[24]微子启:子姓,名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早年在微子国(今山西长治潞城微子镇一带)做诸侯国君,因封国为微,姓氏为子,故世称微子、微子启。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大圣人孔子的十五世祖。除孔子外,墨家始祖墨子(宋襄公异母兄目夷后人)、道家始祖庄子(宋戴公后人)、名家始祖惠子皆出自宋国,宋国因而被认为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
[25] 商丘:今河南商丘。
[26]商丘不仅是宋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宋国头等的商业城市,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都会,其规模宏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合作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考古发现:宋城东垣长近3公里,南垣长3.5公里,西垣长3公里,北垣长3公里,周长13公里,面积达十余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存明代所建归德府城的10倍。据载,当时人口约在10万人以上,聚居着本地众多手工业工匠和外地商人,专门设有贸易市场,“百工居肆”,店铺林立,除粮坊、油坊、车市外,还有丝麻织品、木器、漆器、玉器、陶器、鞋、帽等各种货物。政府专设“褚市”(一种官吏名称)管理市场。
[27] 相城:今安徽淮北。彭城:今江苏徐州。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当时宋国版图跨有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和山东西南端之间,面积约有10万平方公里。
[28]正是在宋国,发展出了中国最早的商业文化。古商国时期,商丘诞生了中国第一位商人王亥。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被尊为“华商始祖”。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但王亥时的商业还是依附于农业和畜牧业;到了商代,出现了商业专业户,但还处于“肇牵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的状态。发展到宋国时期,情况有了一个飞跃,出现了一批以营利为目的、自备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大商人,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产业,实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并且诞生了中国第一位商业理论家计然(此人作为重要角色出现在《鱼肠剑》小说中)。
[29] 春秋时期,普遍认为国家强大的关键在于广施德政,而不是穷兵黩武。但到了战国时期,这一政治观点完全反了过来。
[30]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霸中原,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31]史书记寿梦为王号。其名“乘”字在青铜铭文中,是一个人张开双臂、叉开双腿站立在大木筏上。“乘”字含义,显而易见。寿梦的“梦”古音读忙(现代吴方言仍如此读),古字音同则字通(但必得照古音读),“梦”即通“网”,寿梦之意是“长久牢固之渔网”。其名与王号都与吴地的水、鱼密切相连。
[32]当时乐舞多指佾(yì)舞,是一种排列成行、纵横人数相同的舞蹈。一佾指一行一列,共两人,八佾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论语》有“八佾舞于庭”的典故。鲁国大夫季氏是正卿身份,按照礼制,只能用四佾,季氏却僭礼用八佾于家庙。孔子对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遂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此即千古名言“是可忍,孰不可忍”之来历。
[33] 即公子侧。芈姓,熊氏,名侧,字子反,楚穆王之子,楚庄王之弟,楚共王叔父。后面讲述一代妖姬夏姬时还会出现。
[34]《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记录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35]当时《诗经》比之今传世本,内容要丰富许多。由于古今音韵不同,当时的诗完全押韵不说,还能配以旋律演奏或吟唱。《诗经》内容广泛,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根据内容,配以相应的曲调,知音律者便能从旋律中听出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