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昭昭(143)
在两人的眉眼官司中,马车前后驶入城门。凡是入京车马,皆须下车盘查。谢时晏下了马车,他刚一露面,两个早早守在城门口的太监像见了救星,慌忙拥上前。
一个圆脸白胖的太监说道,“哎呦,可算把大人您给盼回来了,我等是千忧万虑……”
“说重点。”
“嗳嗳。”
那太监也不恼,笑道,“圣上宣您进宫,您看,可否方便跟杂家走一趟?”
到底把持朝政多年的丞相大人,一回京就受到宣召,甚至亲自派人迎接,简在帝心呐。
谢时晏微微一滞,他再桀骜,圣上宣召不能不听。他道,“待本官先把家眷送回,安置妥当。”
他如今算是恨不得把李昭捧在手心,半点儿舍不得分开。
谁知那太监看了一看车架,笑眯眯道,“里面想必就是公主殿下吧?”
“圣上有旨,着明月公主一同觐见。”
作者有话说:
第71章 平反
金碧辉煌的殿宇内,太监宫女们一个个低着头,针落可闻。
“拜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罢。”
上方的声音有气无力,李昭悄悄抬头,瞥见皇帝的样子,心里大吃一惊——他实在太瘦了。
李氏子孙,模样自然是不差,包括当今的皇帝。之前即使尚在病中,他面容俊美,不怒自威,有帝王的威仪加持,恍若神人。可如今他却双颊削瘦,颧骨高高凸着,不知是用了药的缘故还是喝了酒,他面色微红,在苍白病态的脸上显得格外诡异。
“淮州的事,朕都知晓了。”
他让人赐了座,不仅谢时晏,还包括李昭。
“爱卿当机立断,做得很好。”
他林林总总说了些赞赏的话,偶尔夹杂着咳嗽,身旁的宫女赶紧上去给他拍背,“不过——”
他摆摆手,话锋一转,道,“淮州一战,死伤数千人!其中多是无辜的平民,且朕听闻在疫症期间,官府横征暴敛,惹得百姓们怨声载道。”
“都是朕的子民呐,淮州诸官员,该死!”
含怒的声音让李昭心神俱震,她亲自经历过淮州始末,自然知道这句“该死”指的是谁。她担忧地看向谢时晏,只见他四平八稳,拱手道,
“是非曲直,臣已在陈情表中详述,望圣上明察。”
两人端的是君臣相和,李昭却能感觉到这平静中的暗流涌动。忽的,皇帝笑了,转而看向李昭,“皇姐以为如何?”
李昭一惊,垂首谨慎道,“禀圣上,此乃军国大事,我一介女流,实在不敢多言。”
她拿不准皇帝的意思,看起来来者不善,却口口声声称呼她为“皇姐”,自进京以来,皇帝那唯一一次的召见,始终以“居士”相称。
他不愿意承认她的身份。
皇帝道,“皇姐自谦了。”
“多亏皇姐,一纸药方,救了满城百姓的性命,避免一场动乱。要朕说,淮州之难,最大的功臣,是皇姐你啊!”
“我、臣女万万不敢当。”
李昭不知道皇帝什么意思,只能小心应对。当初冯小郎君和安儿用了那个方子痊愈,她又找了数位类似症状的病人,屡试不爽。于是便把方子给到谢时晏,由他分发下去,解百姓之症。
难道这引起了皇帝的不满?她悄悄看了眼谢时晏。连李昭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她如今对他依赖甚多,之前总躲着他,如今遇到麻烦,却第一个想起他。
谢时晏朝她笑了笑,充满安抚之意。他正待开口,却听皇帝扔下一句惊雷,让两人瞬时愣在原地。
“皇姐大义啊。近日来,朕知晓一件往事,让朕辗转反侧,夙夜难安。”
他蓦然加重了语气,“都怪那贼人作祟,蒙蔽视听!现朕已查清当年谋逆案,乃废太子一人所为,与皇姐毫无干系。这些年,委屈你了。”
李昭懵了。
这些年,她无时无刻不在盼着平反,盼着有人还她清白,可没想到,六年后,在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这句话就这么从皇帝口中说出来,轻飘飘的,薄如纸翼,却又雷霆万钧。
“此事是朕的不是,皇姐不会怪朕吧?”
“臣女……不敢。”
李昭轻声道。她呼吸急促,指尖在袖下捏的泛白,死死压抑着自己的情绪。
皇帝点了点头,没有在意李昭的失态,继续道,“朕命人把当年宗人府中、胆敢以下犯上的罪仆尽数捉拿归案。可惜,这些人个个短命,就在几个月前,前后接连暴毙,那死状,万分惨烈。”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下方的男人,见他不动如山,忽地没了兴致。直言道,“人死债消,总不能拿人出来鞭尸。至于你……朕已拟了圣谕,即日起,恢复皇姐公主之身,沿用“明月”封号,赐“明月长公主”,归还公主府,另赏白银千两,良田百亩,以昭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