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52)
魏云卿想起傅姆给她看那画册上写的、画的,又开始紧张的心口扑通扑通跳。
她唤来徐令光,问道:“陛下为什么突然召我去用膳?”
徐令光回道:“即便无召,皇后今日也是该去陛下处用膳的。”
“为何?”魏云卿不解。
“宫规如此,皇后需五日一去陛下宫里用膳。”
“原来如此。”
魏云卿恍然大悟,原来还真只是单纯吃个饭。
*
夜里,魏云卿侧身躺在床上,面对着墙壁。
想起晚膳时萧昱的举止,不由也用手指摸了摸自己的唇,那里果然温软饱满。
她试探着将手指伸入口中,如同婴儿一般吮吸着自己的手指,温热潮湿的气息包裹在手指上,她试着用舌头舔了一下。
可是,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啊?
天子真是莫名其妙。
她想不明白,就这样吮着自己的手指,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
飞仙阁。
轻纱曼舞,夜风瑟瑟。
萧昱坐在榻上,呆呆看着自己的手,手指上的水渍早已干涸,他还是缓缓将那沾着皇后口津的手指放在了唇上。
脑中同时浮现出魏云卿春水一汪的凤眼,艳若花瓣的娇唇,白皙整齐的贝齿,红润柔滑的软舌,他想象着自己与她在榻上唇齿交缠的情景。
她会绽放成一朵花,和他纠缠在一起。
她是他的皇后。
他可以。
她会为他诞下帝国最神圣的继承人。
她……
脑海中叮的一声,天子明亮深邃的双眼霎时暗沉一片。
不——
他不可以。
黑暗中,天子再度恢复理智。
“梁时。”
年轻的小内监趋步而入,伏地行礼,“陛下。”
“记下。”
梁时秉笔,天子冷静的声音,清晰明亮的传来,一字一句下达着旨意——
“追封皇后之父博陵侯魏绍为金紫光禄大夫,封皇后之母宋氏为广平郡平乡君,食邑五百户,赐钱百万,绢百匹。”
梁时领旨告退,“是。”
寂寂宫殿,再度恢复平静。
萧昱平躺于榻,闭上了眼睛。
夜风卷起纱幔,从他身上拂过,安抚着他燥动灼热的心。
细白修长的手指轻揉着蹙在一起的眉头,他告诉自己——
他不可以。
*
朝廷的封赏到来后,博陵侯府上下一派欢喜。
宋朝来依然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拨动着掌心的佛珠,她不在乎那些赏赐,亦不在乎那些虚名。
她只是想让她那英年早逝,才华未能尽展的丈夫,得到追封,青史留名。
他是那样美好,不该就这样被人遗忘。
如今,魏绍那本不能被载入史册的名字,将因女儿的身份得以名列外戚。
在千百年之后,还会有人知道他的风姿、他的才情。
青史留名,多少人穷极一生的追求。
她只用了一个女儿,便做到了。
魏云卿,无愧魏氏孝女。
*
天朗春暖,日头正艳。
未时的时候,宋逸到了太师府。
一路赶来,青年的额头浮现一层薄汗,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装束,一身白布衣,低调内敛,却让人望而生敬。
下人引他去了宋太师的书斋,宋逸跪倒向宋太师行礼。
宋太师手执书卷,扫了他一眼,淡声道:“起来吧。”
宋逸起身,垂手而立。
宋太师看着他,执书卷的手负到了身后,先是把他夸赞了一番,“先前博陵侯府的工程做的不错,皇后风光入宫,也有你的功劳,的确是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都是托太师和大姐的福,侄儿不敢居功。”
宋太师点点头,直入正题,“先前你杨大嫂子说的事儿,你母亲应该告诉你了吧?”
宋逸眼神一动,“嗯,母亲已经告知我了。”
“那你是怎么想的?”
宋逸眼皮低了低,面色如常道:“侄儿实无心婚姻之事。”
宋太师早料到他会如此说,叹道:“你父亲的事,族内已经尽力了,可就是了无音信,能有什么办法?你也大了,不能一直耽搁着不是?”
“父亲存亡不测,为人子者又岂能若无其事,只图自己安乐?”
宋太师苦口婆心道:“那你也不能不体谅你母亲啊?她年纪大了,还盼着你成家立业呢。”
宋逸默然,垂眸不语。
宋太师观察着他的脸色,提醒道:“你杨大嫂子的大哥前不久升了秘书监,他先前跟我提过,秘书省有处空缺,你这边婚事若定了,秘书省的空缺就由你补上。”
宋逸微微攥着手指,没有丝毫动摇,平静道:“太师爱惜提携,只是侄儿年少无知,才浅识薄,不敢忝居官位,误人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