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308)
“带上来。”紧接着,李怏朝左右吩咐道。
林辅国遂命人将太子妃崔瑾舟从朵殿带出,堂堂太子妃竟被几个宦官绑入正殿。
“如果你不肯写,那么朕就杀了她。”李怏威胁道,“朕知道,在你的心中,所有同姓手足,都不如这个妹妹,只不过她是东宫新妇,朕没有像对付李恪与李愉一样,但如果你不肯妥协,那么朕绝不会心软。”
“卑鄙!”李忱愤怒的瞪着李怏。
-------------------------------
——东宫——
两京收复后,李淑便将太子妃接回了长安,二人虽团聚,却并不住在同一个殿中,李淑也很少过问太子妃的事。
然而今日,李淑似察觉出了东宫异常,便特意前往内殿探望。
“太子妃呢?”李淑接连询问了好几个宫人,却没有一个人敢回答,连眼神都在闪躲。
这让李淑惊不免感到惊慌,因为太子妃与雍王是表亲,吴王与永王死后,雍王在意的至亲,就只剩崔氏。
“寡人问你们话!”李淑在内殿没有找到人,于是怒问道。
“殿下,今日一早,六尚局来了一大批人,说是皇后殿下宣召,让太子妃入宫陪同皇后殿下游园。”宫人们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回道。
“皇后恶我,怎会召我的妻子入宫。”李淑一边说,一边向宫外走去。
然而宫门早已被人锁住,并有内侍省的宦官看守。
“殿下,陛下有旨,今日您不能离开东宫。”宦官提醒道。
“放肆!”李淑大怒,“寡人入宫后,自会向陛下请罪。”
宦官见无法阻止太子,只好命禁军强行阻拦,“请殿下止步。”
宦官与禁军的阻拦,让李淑明白崔氏所受到的危险之重,“让开。”
“请殿下还宫。”
禁军丝毫没有让开的意思,李淑怒而拔刀,“滚开!”
作者有话说:
第227章 风定长安(一)
——紫宸殿——
李怏以太子妃崔瑾舟的性命相要挟, 李忱虽然愤怒,却也不敢拿妹妹的性命再逞口舌之快,尽管崔瑾舟朝兄长一遍又一遍的摇着头。
“我不能再失去你了。”
就在李忱准备答应时, 一名内侍省的小黄门从东宫急匆匆跑来报信。
小黄门慌慌张张走到林辅国跟前, 贴耳小声说道:“太子殿下砍伤了禁军,正往大内赶来。”
林辅国听后大惊, 皇帝疑心极重,若是知道太子出手伤了禁军, 必然又要生疑。
“怎么了?”李怏问道。
“陛下,”林辅国走到李怏身侧,小声道:“太子殿下出了东宫。”
就在林辅国的话音刚落, 太子李淑便怒气冲冲的来到了紫宸殿。
当他看到自己的妻子被宦官所劫持时, 眼里的怒火更加盛了,“阿爷这是要做什么?”
“放肆!”抱病中的李怏怒斥道。
“太子妃是儿的结发妻, 阿爷这样做,是对儿不满,还是说想要废了儿?”李淑怒瞪着父亲。
“你知不知自己在说什么?”对于太子的无礼, 李怏强忍不快。
“儿子当然知道。”李淑强硬的回道, “我不管阿爷想要做什么, 但是崔氏是我的妻子,谁也不能动。”
李怏被长子气得差点破口大骂, “为了一个女人, 你连储君之位都不要了吗?”
“若是因为储君之位,连结发妻子都要舍弃, 那儿宁愿不要。”说罢, 李淑上前将几个宦官斥退, 并摘去了崔瑾舟封口的白布, 又为其松绑。
“拿下他!”李怏大呵道。
“谁敢!”李淑朝上前来的宦官怒目吼道,旋即看向父亲,“如果阿爷执意要动太子妃,那么先就从儿子的尸体上踏过去吧。”
李淑的这番举动让他身后的崔氏一惊,平日里二人相顾无言,李淑也从不过问她的事,没有想到生死关头,李淑竟会以命相救。
太子的作为,差点让李怏气昏,他大骂李淑,“愚蠢!”
“陛下。”林辅国看着剑拔弩张的父子二人,于是走到李怏身侧,“一个女人而已,怎比得上国本之重,切莫因一时冲动而伤了父子和气。”
立下太子后,李怏便没有想过要更换,虽是偏爱王氏所生次子,可他明白,赵王李溪懦弱不堪,并非帝王之才,况且朔方还有实力强劲的镇北王,若是连有收复社稷之功的李淑都无法震慑,那么李溪便更不可能。
太子李淑作为皇长子,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有极高的声望,这是次子永远也比不上的,这一点,李怏深知。
“滚!”李怏指着殿门,怒吼道。
李淑见父亲妥协,也一改之前的强硬,重重跪在地上,叩首谢恩道:“臣李淑,叩谢陛下。”
而后便带着崔氏离开了紫宸殿,没有了要挟,李忱自然不会答应李怏送家书前往朔方。
“上好权谋,则臣下百吏诞诈之人乘是而后欺,国家焉能长久,陛下的长子,远胜陛下。”李忱看着李怏说道。
“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亲近信任你。”李怏冷冷道,“我在他的身上,甚至看到了,他的信任,可以将这天下拱手让给你,这是帝王不该有的仁慈。”
“如果你是真心想要辅佐他,那么就不应该让你的妻子继续拥兵在河朔。”李怏又道。
“如果陛下真的信任我们,就不应该在利用完之后再提此要求。”李忱说道,“陛下这样做,便说明陛下并不信任。”
“李忱的命,并不值钱,但李忱不愿妻子一同受累,国朝对待功臣,不该如此。”李忱又道。
“你走吧。”李怏挥了挥手。
-------------------------------------
——雍王府——
李忱回到雍王府的第一件事便是叫来了十一娘。
“郎君。”
“去把我的字画通通烧了,还有印,把印藏起来。”李忱着急的吩咐道。
“全都烧了吗?”十一娘惊讶道。
“嗯。”李忱点头,“今日我未能妥协,陛下一定会想办法伪造我的书信送往朔方,王妃不通文墨,但却看得懂印章。”
“奴明白了。”十一娘听懂了后,便转身回了内院。
就在李忱吩咐之时,一名侍女躲在暗处,并稍稍跟随十一娘到了书斋,半个时辰后,这些消息都被传回了大明宫。
阴谋未得逞的李怏,心烦意燥,于是召来元渽商讨对策。
元渽一向圆滑,得知皇帝在为朔方之事而忧,于是献言道:“陛下,臣听闻雍王妃虽精通兵法,却不懂文墨,是个纯粹的武人。”
“是。”李怏点头,“镇北王一心在武。”
“若真是如此,那么陛下可以找人模仿雍王的字迹。”元渽回道。
李怏似被一下点通,“朕差些忘了,家书也可以伪造。”
“陛下。”林辅国踏入殿内,弓腰将细作传回的消息告诉了李怏。
李怏于是知晓了雍王藏章之事,“不愧是十三郎啊,连这种事情都可以料到。”
“元卿,”李怏又问元渽,“雍王的字,曾受多家名师指点,造诣极高,想要模仿…”
“雍王的字是蓬州长史严真清所教,常山之战后,严真清的祭侄文稿名扬天下,”元渽说道,“臣不才,学得一二。”
李怏听后大喜,“卿若能写成假书,朕便派人寻来真章,想那苏氏虽不懂文墨,但刻章却不能作假。”
“愿为陛下效劳。”元渽叉手道。
李怏遂向林辅国招手,“寻章之事,就交给你去办。”
“喏。”
“去将正旦时雍王上的贺表找来。”皇帝又朝几个宦官吩咐道。
“喏。”
“拿纸笔来。”
元渽比对着李忱的字迹以及口吻,开始有模有样的仿写起了家书。
---------------------------------
——雍王府——
是夜,侍女来到后厨,趁十一娘忙时,主动提出帮忙送汤药到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