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人谋+番外(694)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涪陵之乱,天子病重,已非秘事,故而天子驾崩,也并非突然,但平阳公主却选择了隐瞒,这样做的后果,无疑是激化矛盾。

而平阳公主所做的一些举措,也像是在试探,试探这些士大夫们的底线与容忍,随着矛盾越来越深,他们再也无法隐忍,最终爆发斗争,平阳公主便可借此机会,将朝中的阻碍,连根拔起。

在赵砚书的一番言语中,怯懦的张氏忽然清醒,皇帝没有嫡子,诸皇子拥有同样的竞争资格,而在她的儿子被确立为太子后,其他人便失去了资格。

群臣的做法,无异于造反,造新君的反,“我明白了。”

“告诉裴长之与韩修,还有他们手底下的禁军,新君已于承明殿继承大统,私自带兵入宫,视为谋逆,放下武器归顺者,既往不咎,否则…”平阳公主看向张伯阳派来的传信士卒,“格杀勿论!”

“喏。”

平阳公主的话,并没有让裴长之与韩修退缩,他们太清楚平阳公主的手段了,从他们决定发动政变开始,就已经想到失败后的结果。

不出所料,禁军们在宫中展开交锋,韩修的中领军与张伯阳的中护军在楚宫正大殿前厮杀了起来。

张伯阳刚入中护军府没有多久,对于宫中也没有韩修那般熟悉。

于是在僵持了两个时辰后,张伯阳的兵马逐渐不敌,被迫退往承明殿。

盛夏的黄昏,阳光依然格外刺眼,寒冷的兵器上沾满了鲜血,晚霞照在了血泊中,血色与霞光交融在了一起。

今日的楚京城,百姓们闭门不出,中立的官员包括那些受平阳公主扶持的官吏,也都躲在官邸内不敢出来。

他们在等待结果,是继续依附平阳公主,还是接受拥立新君。

至于立场坚定者,如今都在宫中对峙与厮杀。

韩修执掌中央禁军多年,对于这场内争,势在必得。

按照裴长之的计划,在他们夺权成功之后,便可以利用新君号令天下,调西南边军与州郡常备军加上禁军与萧怀玉的边军抗衡。

承明殿被破开,韩修带着兵马一路杀进了殿庭,他握着沾满了楚人鲜血的环首刀,冷漠的看着承明大殿,“请公主遵循祖制,立十三皇子李宗为帝,还政新君,自裁谢罪。”

平阳公主从殿内走出,身后还跟随着一位年轻官员与一众禁军,排列齐整的禁军将整座承明殿遮挡。

裴长之见到后,眯起了老眼,并对韩修道:“老夫没有诓骗韩将军吧,这次的选官,不是为朝廷而选,而是平阳公主的野心,已经不满足于内廷了。”

平阳公主白衣素缟站在殿阶上,居高临下的看着反叛者们,她并没有因为韩修的破城而有所慌张。

一旁的赵砚书将先帝遗诏拿出,并数落起了裴长之等反叛者。

“乱臣贼子,天下共诛之。”

“先帝驾崩太过蹊跷,且旨意不明,有内廷乱政之嫌,我等入宫,是为楚国拥立明君。”裴长之遂与之争辩道。

“先帝刚刚驾崩,尔等身为人臣,竟然带兵甲闯先君灵堂,这难道不是造反?”赵砚书的话刚刚说完,身后系白绫的禁军撤退至两边。

裴长之与韩修都瞪大了双眼,原来平阳公主并不是在承明殿拥立李兴登基,而是于此殿,搭建了天子灵堂。

张贵妃母子,正于皇帝灵前恸哭,而承明殿本为常朝之殿,左右是官员办公的官署。

一些中立,且不知情的臣子,将殿前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这是裴长之与韩修所没有想到的。

“尚书令?”韩修看向裴长之。

“不可回头。”裴长之皱眉道。

“楚国的朝堂,何时轮到女子说话了!后妃不得干政,此乃祖制,圣驾自涪陵回京,中宫便百般阻拦臣工入见,并囚禁天子于内廷,把持朝政,又假借天子之名,立一襁褓婴孩为储君,天子册封礼,不见君王,竟以中宫代之,如今又谋害天子,欲立傀儡,中宫母女,杀夫杀父,着实恶毒。”裴长之在承明殿前大骂道。

平阳公主脸色平静,她看着殿阶底下佞臣,“敢问尚书令,哪只眼睛看到了,吾与皇后殿下的弑君之举?”

“且中宫乃天子发妻,亦是你们的君王,身为人臣,堂堂士大夫,竟为了自己的私利,劈空扳害,污蔑自己的君,目空一切。”

“涪陵之乱,圣驾为叛军所重伤,久治不愈,诸卿在涪陵,有目共睹。”平阳公主又道,“是吾与武安侯奉诏平乱。”

“而今陛下因伤重驾崩于内廷,朝野却传是中宫所害,无风不起浪,这背后的始作俑者是谁,吾想,尚书令最是清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