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入排练现场的大哥很坚定,有着独特的审美,驳回了他们绞尽脑汁用尽文学素养起的所有好听、简单、朗朗上口的名字,坚持要叫余雪团。
……至于排练的内容,只要是看直播的人都知道了。
没看直播的人,回头大概也会从各种公众号、视频推送、新闻头条上看到。
少年组队长拿着自己打探来的情报,压低声音给其他人讲:“总之……甭管为什么,现在有一大堆人看着我们,比过去还多。”
他们其实也的确暂时还理解不了,这种变化是因为什么。
这件事早发酵出体育圈,并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以及越来越多压不住的质疑。
——这些腌臜事难道就真的只是燕父一个人做出来的?
为什么伯格黑德我骂我自己的通稿一出,那么多俱乐部都紧急封闭集训,手忙脚乱地自检,还开除了一大批教练?
为什么这几次的比赛,有那么几个原本成绩不错的队员,忽然就连圈都转不明白了?
为什么不光是花滑圈,其他的体育项目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震荡,有的甚至严重到全面停赛的地步?
还有燕家——事是燕父做的,燕溪不知道,燕母也不知道?
如果燕母知道,又为什么没有阻止?
如果燕母不知道……她不是育儿专家吗?怎么看不出丈夫手底下那些小队员的意识损伤?
不论是哪种可能性,都说明燕母的那些“育儿宝典”很可能不像说得那么完美。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有很多父母和孩子,都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了误导?
同时,违规用药的调查影响也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恶劣。甚至有人发现,这种药不仅被用于高强度训练的少年运动员,还被用于许多没什么特长、被押着埋头苦学只求高分通过考试的普通学生。
有许多把出人头地过好日子的期望都放在孩子身上、一心要让孩子考出好成绩的家庭,是不会特地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的——真出了状况,甚至还要埋怨耽误了课程和考试。而这种药,恰恰就能掩盖意识损伤,能把孩子变乖、变得不再胡思乱想,变得只会听话和学习……
这才是真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牵扯出的问题实在太多了,事件一经各方升级,早已不再是一支少年花滑运动队这么简单。
这时反倒体现出了“温室”在某种意义上的好处——这些风波发生在外面,惊涛骇浪暗流汹涌,却影响不到处在风口浪尖的孩子。
少年队员们只是知道,关注他们的人越来越多,有好人有坏人,有不怀好意的混蛋。
“……目前只能做到这一步。”
少年组队长很有些当教练的天赋,详细说完了自己记录下队员们的薄弱点,跟队员们肩膀搭肩膀,头碰着头:“没别的办法,得赶紧更牛逼。”
他们还不够强。
说到底,这是那些混蛋能借题发挥、找茬难为余老师的真正原因。
竞技体育,归根结底是要拿成绩说话的。
要是内测成绩都能保证不下滑,就谁也弄不走余老师——他们恨不得把自己的分填那几个空里面。
要是每个人分出来几分,能把下滑的那几个人拽上来,好结结实实堵住混蛋们的嘴,让余老师留下……他们都能自愿把分数让出去。
少年组队长等大哥看完笔记本,双手接回来,交给下一个人:“好,现在听老三说。”
虽然不知道大哥能不能看懂……但该走的流程必须得走。
这就是气场!
这就是地位!
这就是他们以后不被灭口的唯一希望……QAQ
坐在他边上的少年队员立刻坐直,紧张地清了清嗓子:“我,我就只有六十三点要说。”
……
红毛小公鸡坐在柜子顶上,一只脚踩着柜子边,另一条腿垂下去晃晃悠悠。
他是大师兄,当然不能跟这群小屁孩一样幼稚,还碰碰拳头加油油。
小公鸡抱着胳膊,低头看着这些师弟凑在一块儿,抓耳挠腮地想办法、找能突破的薄弱点,好给后面那几个人提分。
……这种事在过去从没有过。
就在半年前,男单少年组的内测,还有人因为有个跳跃被错判成无效少了一分,跑去找燕教练申诉。
当时也是直播采访,燕教练被那几个助理教练簇拥着,因为丢面子脸色瞬间难看了一瞬,又愈发冷淡:“像有些队员,野心写在脸上,只知道盯着一两分死抠……不会让他们上场。”
“花滑是艺术,不是分数的堆砌。”
那个灰色的影子无数次在他们的噩梦里出现,逼他们上难度,逼他们盯分数,口口声声地说“艺术”:“没有悟性的选手,没有上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