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545)

作者:祝珉 阅读记录

祝蹊当时就先搁置下了这件事,说目前杂志社还没有接触过出版业务,需要等专门的团队成立后再说。

至于热度的流失?

从后世而来,知道不少促销手段的祝蹊还真的不担心。

就最简单的一个招数——到时候出版的时候额外写一篇番外,这就足够吸引粉丝购买了。

更何况,无论是哪个时代,愿意购买已经全文连载过了的作品的读者,铁定是这本作品的铁杆粉丝,既然是铁杆粉丝,那自然是热度在不在都会买回去收藏了。

这个时代尤其是,毕竟一本书,不能吃不能穿的,完全是非必须的支出,那得很高的情绪价值的支撑,才会让人产生购买的想法的。

因此,祝蹊对热度不热度的还是想得很开。

甚至要准备出版业务,也是为了之后的作品着想:“目前咱们手上收到全文稿件的作品不少,这些长篇作品不一定全都要排进栏目里连载,有的可以直接出版全文,有的可以先在杂志社上连载三期左右,再推出全本。”

“一本长篇少说要连载一年左右才能完结,这时间战线拉得的确太长,其实不太利于留住读者的,也容易培养出杂志编辑们惰性。”

也是拿《醒来》举例,虽然编辑是祝蹊自己,她惰性不惰性的还有打分器在给她兜底,但换了其他的编辑,手上有这么篇文章,基本上就可以省下一年半的工作压力来,是很不利于编辑本身的成长的。

所以,祝蹊预谋着改革也有段时间了。

蔡颦颦便问:“那《星君》也只连载三期?”

她很看好《星君》,认为它会成为公司推出的继《醒来》之后第二本现象级大爆款。

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所以才对《得闲》后续的销量有信心——只要有这本作品在连载,那保底的销量就不用愁了。

但如果按照祝蹊说的,连载三期之后就推出出版书,那必须要保证接档的文章能有《星君》的质量才能够稳住《得闲》的销量,这相当于是又给她们团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祝蹊失笑:“咱们现在出版业务的人员都还没有培养出来呢,哪里有这么快,就看什么时候能谈下出版什么时候就暂停更新吧,虽然不是三期,但最好也不要全文连载了。”

《星君》的长度已经可以跟《我朝》媲美了,当初百姓文艺报能撑住连载《我朝》这么久,是因为人家是公办的杂志,除了迎合市场之外还有别的任务,也就是说,《我朝》的连载正是他们迎合市场的举措,其他文章来完成其他的任务,那时间长点也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但《得闲》完全不是这么定位的,真这样连载下去,那《得闲》都要和《星君》完全绑定而来,做这本杂志就等于是为了这一部作品了,祝蹊可不能让这种事儿发生。

跟蔡颦颦这么解释了,她很快就接受了:“也是,我是看着难得有人写的书关注度能超过不言的书,见猎心喜了,倒是没有想到长远的发展。”

《醒来》在《今天》连载了一年半,其影响力都差不多让它成为了《今天》的代言,有这么个前例在,被祝蹊提醒过了,蔡颦颦想到若是一直连载《星君》,未来《得闲》的发展,就有点后怕。

“现在就看看有没有适合的作品可以接档,还是得提前准备着来。”

无论什么事儿,提前做好了准备总是好的,祝蹊自然是赞同蔡颦颦这个观点了,她说:“这需要准备的还不少呢,之后的长篇小说的连载期可以稍微控一下时间。”

蔡颦颦点头:“我让彩荷去办这件事。”

之前做《今天》的时候,蔡颦颦属于是祝蹊的副手,所以很多事儿不需要她来操心,但做《得闲》的时候,祝蹊虽然依然是老板,但在执行上却更偏向是成为了蔡颦颦的副手了,所以呢,《得闲》蔡颦颦的上心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杂志的编辑团队,谁擅长什么,谁不擅长什么,谁能力更强点,谁能力更弱点,蔡颦颦这心里都有数呢。

陈彩荷或许在别的能力上不如其他的编辑,但在约稿上,那绝对是一约一个准!

蔡颦颦觉得这事儿交给她办再合适不过了。

关于长篇连载的事儿,话都说到这儿了,另外一本也是长篇连载的作品自然也是需要聊聊了。

“对了,宁教授的《本善》,这部作品也是连载一段时间就世界出版吗?”

宁教授是她们在京大教授古代文学的老师,祝蹊很喜欢这位教授,蔡颦颦自然也是很喜欢了,当初祝蹊想要在《得闲》上开设“编辑推荐”这个专栏的时候,觉得目前约稿的作品都达不到要求,还是蔡颦颦建议她去找宁教授约稿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