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544)

作者:祝珉 阅读记录

距离《得闲》上市已经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过去了,祝蹊、安知景还有蔡颦颦以及市场部的员工们聚首,开起了针对《得闲》的市场反馈的会议。

跟祝蹊预料的相差无几。

“《得闲》刚上市前两天,所有的风头都被青鸟一代抢走了,大家讨论的也都是青鸟,很少提到咱们《得闲》的,我当时几乎要以为咱们的策略要失败了。”市场部部长说道,但这显然不是目前的真实情况,因为她又带着笑容,讲起了后续发展,“不过到后面,咱们《得闲》的讨论度就逐渐上来了。”

“青鸟一代的风潮过去后,大家开始关注到《得闲》,阅读起了其中的文章,目前调研的情况是,基本上能有七成的读者,愿意回购《得闲》,当然,这个数据在真正销售的时候可能还会打个折扣,但显然已经是十分漂亮的数据了。”

因为“青鸟一代”的营销策略,《得闲》第一期的购买者范围已经不仅只局限于有阅读闲散文学、阅读刊物、阅读杂志的人群了,基本上是个华国人都很关心华国人自己的“大哥大”,很关心华国人自己研发出来的能够超越外国的产品。

可想而知,这一人群有多么庞大了。

而这么庞大的人群基础上的七成,这个数字其实已经超越了《今天》目前所覆盖的读者人群,所以《得闲》的开局可谓是十分漂亮。

祝蹊点头,对这个局面其实有所预料:“针对《得闲》除青鸟一代之外的内容的市场调研分析呢?”

这个市场部自然也有调研结果的,部长拿出了另外一份材料给祝蹊,说:“目前来看,读者讨论最高频次的内容是《智能星君》和《庭深深》系列文章,紧跟其后的是《茶楼怪谭》,除了前三的这些文章,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来,仙侠、奇幻类的故事更受欢迎一些,文章越白话也越受欢迎,作为重磅来推的《本善》反而反响平平。”

《本善》是祝蹊专门找京大她十分喜欢的一位教授约稿的,这位教授的文学造诣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呢,也相对具有一定的阅读门槛,而刊登在《得闲》上面的,还是祝蹊在教授的基础上进行过一定的修改,降低了门槛的成品。

但是目前市场反馈回来的,还是很一般。

祝蹊也不意外。

她点头:“知道了,《本善》要走的路子不是市场,不打紧。”

“嗯,市场反馈的报告我已经单独整理了一份给蔡主编,有下期文章选取的建议。”部长虽然不知道祝蹊对《本善》的打算,但从《今天》到如今的《得闲》,祝蹊每次出手都能取得十分成功的结果,这让部长对其十分信任,“虽然我们第二期的内容已经定了,但如果有合适的文章,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替换。”

蔡颦颦听言点头:“这件事我已经在安排了,预估会换一到两篇文章,总体变化不大,届时直接把替换的文章送审宣传部就行了。”

这事儿祝蹊没有意见,她就稍微安排了一下市场部接下来要派个专人专门追踪目前讨论度在前三的作品。

小会,时间不长,主要是祝蹊他们稍微了解了一下目前《得闲》的销量以及市场状况而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随时根据市场的反馈来调整《得闲》的规划。

新杂志就是这样,走一步算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慢慢适应市场,然后获得更长久的发展。

等散会后,蔡颦颦和安知景也没有离开会议室,三个人坐在会议室里,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松了一口气之后,祝蹊再跟蔡颦颦对视上,两个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就连安知景这样稳重的人,也是带着笑看两个人笑。

《得闲》办起来可比《今天》坎坷多了,现在大获成功,三人再怎么高兴都是应当的。

当然,开心完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正事了。

“《得闲》上市之前,咱们的公司就已经申请下来了。”祝蹊说着,就把之前写好了的策划案拿出来,“公司的业务囊括了文娱的各个方面,但目前咱们也就两本杂志,这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后续的工作也得安排起来了。”

“我这里主要写的是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你们可以看一下,现在咱们首先要做的呢,就是推一下之前连载的长篇小说的出版工作,形成咱们更好文化的作品矩阵。”

这几乎就是打造ip的初步阶段了。

《今天》的风头很大,里面刊登的作品风头也不小,尤其是《醒来》这类的头部作品,几乎是一完结就有出版社找上门来谈出版的事儿了。

但那个时候杂志社还没有精通出版业务的人员,祝蹊总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出版一本《醒来》她还可以自己上,但当时可不仅仅只有《醒来》一本书等着出版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