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407)

作者:祝珉 阅读记录

在回家里来住之前,祝蹊现在杂志社忙了一个多礼拜呢。

这一个礼拜,首先就是先把下个月的样刊先定稿了,现在已经交给蔡颦颦去跟印刷厂对接了,再来呢,就主要规划了一下《今天》接下来一年内的发刊计划,大方向那种,主要是针对几个比较重点的时间节点,比如说国庆啊、春节啊之类的,规划特刊内容,其他的倒是没有太特殊,保证每期稿件的质量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祝蹊成功定下了合作画师。

现在的画师,有点真本事的都有自己的铁饭碗,就是之前在《明天》的时候合作的美术系的学生,毕业了也能分到单位,最不济的也是去小学教美术。

祝蹊可不会因为蔡颦颦跟苏杏愿意放弃铁饭碗而来《今天》上班而小看这时代人们对铁饭碗的看重程度,别说这个时代,就是上辈子,自己到死都没有离开融媒体,那不也是看重铁饭碗吗?不然她早就去别的单位赚大钱去了,何苦耗着自己。

有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撬不动,祝蹊在试探过一个在小学教美术的画师后,干脆就放弃了这个打算,从而提出了全新的合作方式。

每个月,《今天》杂志社这边会分发插画需求,画师按照需求画好,杂志社再购买画作,这样呢,既不用这些画师们辞职,又能让他们赚点外快,这个办法简直是两全其美,除了没有达到祝蹊想要给杂志社聘请专门的画师,保证绝对的稳定性外,其他的都没话说。

反正祝蹊联系的几个画师详细了解了一下合作方式和内容之后,都跟祝蹊签订了合作合同。

插画问题解决了,总归是好事儿,没达到祝蹊预期也没有办法,毕竟世界上也没有几个人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她这样这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插画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编辑团队的完善了。

现在杂志社基本上都是临时工,不过好在的是,目前杂志社放出的两篇长篇连载小说都是祝蹊作为责编负责的,所以就算是临时工也不用怕什么,她们就算是离开了杂志社,也不会造成杂志社开天窗。

而且,有京市大学和《明天》杂志社在,这临时工嘛,就是源源不断的。

此时此刻,祝蹊就无比庆幸,诶嘿,大学的时候多折腾折腾,这不就方便了毕业后的自己吗?

所以编辑团队,祝蹊还是比较慎重地在招录,宁可进度慢一点,也不希望招进来的人员水平太次,主要是不能学习能力太差,毕竟如何成为一个好编辑是可以学习的,如果没有学习能力,这个怎么学?

祝蹊也不着急,所以《今天》这么火了,也就只成功招到了一个编辑。

这编辑妹子叫李小妹,只有初中学历,但是本身很热爱阅读,祝蹊面试的时候出的考题都让她通过了,祝蹊不拘一格就留下来了,不过也不是完全留下来了,还得再考验一段时间,并且祝蹊对她学历的提升也提出了要求。

杂志社怎么也算是一个输出内容的组织,学历太低了,对输出内容的把关可能就没有这么全面和精准,怎么说也得先完成基础学科的学习吧。

李小妹也是个说干就干的,不然也不会初中学历就来面试了,祝蹊让她提升学历人家就开始一边工作一边拿起书本来啃,很有一番苦学三年去高考的意思。

在杂志社兼职的其他编辑看不懂祝蹊这做法——要说人想要招人才,这才破格留下李小妹,那咋还鼓励李小妹高考?就不怕人家高考了分配了单位,直接展翅高飞吗?

祝蹊还真不怕。

就等李小妹参加了高考,那也是三年后的事儿了,到时候杂志社还怕招不到人才吗?

人才只会越来越多,岗位才是最终的有限资源,等社会发展起来,大学生都遍地走了,哪里还有这么多稀罕不稀罕的。

一堆堆的事儿,也是忙完了祝蹊才能有空回家,但回家了也不代表就完全有空了。

祝蹊每天日常还有码字的任务。

无论是当天怎么忙、有什么大事儿,祝蹊都没有停下过日更的脚步,事情多的时候就日更4000,事情少的时候就日更1万,很是机动,而且养成了习惯,就没有那种码字赶更新的痛苦了,这么些年了,如果不是每次写的内容都不一样,祝蹊都觉得自己可以练成肌肉记忆了都。

她坚持日更,但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作品都是月更的,哪怕一次性更新的字数多,那也是赶不上祝蹊日更的速度的,所以很多时候祝蹊都已经完成了全文存稿,小说却还在连载......这样的时间差,就给祝蹊留够了构思和写新书大纲的时间。

好是好,但还有个问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