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清冷小夫郎对赘婿真香了(77)
突然感觉背后有些发凉是怎么回事?
*
茄汁河粉做得很成功,有了这一次经验,卤味河粉也成功推出。
来这儿的大多都是桂花镇的熟客,偶有从外邦来的,也会在熟客的介绍之下点上一两份河粉,若是吃不惯了,便点面食。
即便图安和其他人留在了镇上,莫文俞和祝舒也仍然会按照原来的时辰,准时去出摊。
摊子前边排起了小长队,由于人多,图安也帮着下面、浇卤汁、端面条,这些都手熟了,因而莫文俞也放心他帮忙。
摆在面前的小方桌只有几张,坐不下太多人,许多人便立在一旁吃,亦或是回家取个碗,特意买了带回家吃。
镇上的人都是如此,左右离家不远,在碗上盖上个菜碟,带回家时还热乎着呢。
不过莫文俞看到被围得满满的小方桌,开始考虑其他事情。
这日天还微亮,镇上部分圈养着的鸡才刚鸣,墨竹卤味摊子上的热气才刚刚挪到初冬的空气中,摊子前的小方桌前就端坐着一个人。
蔡须言身上带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一身墨袍简单却又将周边东市的烟火气压得极低。不同于上次的是,这次蔡须言身边没有那些腰间带刀的黑衣侍卫。
“蔡叔。”莫文俞笑着唤了声,“来碗卤汁河粉?”
“还记得我?”蔡须言有些惊讶道。
他只来过一回,那也是初秋的事情了。他不知晓莫文俞一日能卖多少卤味,会有多少人来买,但听闻摊子生意红火,总得有上百个客人。
若是见过这么多人还能记得住他,当真是记性不错。
“没呢,但我记得你在我这儿留了些碎银,说是先定下日后的卤味。”莫文俞如实应道。
换句话,就是能记住他这个人,完全是因为那时留下来的碎银子。
蔡须言也没生气,反倒从容笑了,“来一份河粉,原先在其他地方吃过,难得这里也有。”
莫文俞应了一声,转身去准备了。
这回街上也没多少人,街上偶有一两个赶工的人要一份面。莫文俞看出对方也不着急,便慢上一些。
将河粉端上后,还盛了些自己腌的酸萝卜上去。
“蔡叔慢用。”说完,莫文俞便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蔡须言看着从容的青年,笑了。取出筷子,首先尝了一口酸萝卜。
味道不错,还是第一次来吃的时候的滋味。不妄他特意从衙门里的公务抽身出来,只为尝上热乎的这一口。
几个早早起摊的小贩看了看那边的蔡须言,又相互对望了几下,不免有些疑惑。
“蔡叔?”几个小贩面面相觑,“莫小子什么时候和县令打好的关系?”
聚在一起的众人纷纷摇头,表明自己也不清楚。
初秋时,他们便从小道里的消息得知,蔡须言不知在朝廷出了什么事儿而被调到桂花镇。不过被调来后,鲜少看见蔡须言的面。
都议论这个新来的县令会不会没什么作用,不过镇子上的一些事儿倒是变得更加有条,特别是偷盗这一方面,管理得异常严厉。
至于其他民生方面的,他们也感受不到太大的区别,许是因为只是很小的一点变化,他们这些忙于生计的人也感受不大。
“看莫小子那样子,是不知道这是县令?”一人问道。
“应当是不知道的。”另一人点点头。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惊奇的,桂花镇上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新县令长什么样。
随着天逐渐大亮,摊子前也逐渐热闹起来,围着的几人要照顾生意,也便忙活去了,并没有多议论。
没事儿嘛,就多说说话。有事儿的话,大家伙便都忙各自的事情去了,也没多大功夫去管别人的事情。
桂花镇向来如此。
*
听闻卤味小摊出了新的东西,早就想来尝尝卤味的布料掌柜端着自家的大碗,也挤进了小长队里边。
轮到布料掌柜的时候,其他人也差不多买完了,摊子也没那么忙活了,他便趁机和莫文俞聊上一两句。
“何掌柜,今日你怎么来了?”莫文俞笑道,按照对方要求的将卤味盛进瓷碗中,但没给盛辣椒。
布料掌柜姓何,偶尔会差铺子里的伙计来买,偶尔也会偷摸着自己来买上一些解解馋。甚至有一次因为雨天摊子没摆,何掌柜竟然直接冒雨来了祝府,说要买上一口,回去后即便是得了风寒也因为满足了馋嘴而乐呵呵的。
何掌柜性子爽朗,总能与他聊上一两句,久而久之,莫文俞便与他相熟了。
他知晓对方的身体不好常熬中药,吃不太得重口味的,因而也一直被娘子给束缚着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
“我娘子回娘家了!所以我才逮着机会过来了!我都半个月没吃卤味了,今日终于可以给我解解馋了!”何掌柜抱着那个大碗很是激动,差点没落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