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仍然很漂亮,很张扬,像灼灼盛开的春日桃花。
只不过,夹竹桃是有毒的。
程丹若不紧不慢道:“贵州的气候我是真的受不了,这里的百姓一定很难过。”
丁桃撇过嘴角:“其实也还好。”
“你可能体会得不深,我一路走来,只见百姓穷苦,汉夷矛盾重重,想想都觉得颇为不易。”程丹若状似感慨,“快春耕了,今年我在安顺教人种药材,若是能有收获,百姓们到了冬天,至少可以多换些盐。对了。”
她像是想起了高兴的事:“我在海外找到了一种作物,名为番椒,因味辣,我觉得叫辣椒也很好,可以调味,此地缺盐,大家都很喜欢。一会儿我留一点辣椒粉给你,洒在汤中滋味鲜美。”
丁桃听得稀奇:“还有这种东西?和胡椒一样吗?”
“胡椒贵,辣椒可以本地栽种,方便百姓。”程丹若笑道,“经营一地,就得顺从本地的山水,安顺、贵阳种药材,等到普安收服,我打算种茶。”
丁桃愣住:“茶?”
“不错,普安气候适宜,可以种茶。”程丹若说,“茶树和粮食不冲突,届时无论汉民还是苗民,又能多一门收益了。”
她没有骗丁桃。
贵州不能只种药材,经济太单一了,但她不动农业,思来想去,记得旅游的时候途经晴隆,吃过一碗羊肉粉,买过一包普安茶,顺便在二十四道拐晕了个车。
说实话,她以为普安种茶是传统,这会儿才知道没有。
但不要紧,气候不会变花太多,茶叶销路广,不失为一门好生意。
第364章 巧周旋
树木丛丛, 鬼影憧憧。
程丹若跟随队伍,在林间绕了两个大圈子, 树木变来变去, 仿佛鬼打墙,却丝毫不露怀疑,反倒是兴致勃勃地和丁桃打听。
“茶叶的选种很关键, 不知道本地有无茶树, 若能选出一种合适的培育,就和洞庭碧螺春似的, 今后就不愁了。”她表现得既热心, 又对本地一无所知, 还和苗兵搭话, “你们平日喝茶吗?”
其实, 她知道晴隆是必然有茶的,因为她买的纪念品上就写着古茶树之乡,据说是用千年古树的茶籽培育出的品种。
虽然程丹若没喝出什么明堂, 可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标签。
丁桃答不上来。
她平日喝茶, 都是向京中的风尚看齐,从未了解过当地苗人的生活。反倒是苗兵中有一人, 忽而开口道:“喝。”
程丹若立即看去:“贵寨习惯怎么用茶?”
“采茶做饼,成以米膏,浇汤成饮子。”对方回答, “再加些果仁什么的,不过吃得少。”
程丹若奇怪:“这是为何?”
“茶叶多要上贡。”对方眼中闪过嘲弄,“又不给钱, 种了也白种。”
程丹若怔了怔,轻轻“噢”了一声:“贵定云雾。”
她不懂茶, 不过御前待过,总听过一些贡茶的名字,贵定的云雾茶就是之一,产量稀少。
没想到好茶都是被朝廷白嫖了。
“贡茶要求苛刻,民生还是以普通茶为主。”程丹若说,“贵州气候独特,茶叶肯定要种,否则光凭一分田,怎么养活得了这么多人。”
对方嗤笑道:“养的是谁还不一定呢。”
程丹若道:“听你的口气,似乎寨子里的赋税不少?”
对方没有应答。
“贵州的赋税年年都收不齐。”程丹若状似不经意地感慨,“也不知道哪里出了毛病,不过,去年战乱,今年肯定要休养生息,朝廷会免税的。趁这两年,慢慢把茶园做起来,百姓有了稳定的生意就好了。”
她讲得太像一回事,叫黑水寨的人忍不住较真了。
又有一个苗人问:“卖茶你们也是要收钱的吧?”
“我知道你们的顾忌,商税繁重,你们进城买卖也会被官兵盘问,是不是?”程丹若笑道,“这也是我担心的事情,所以,和我在安顺种药材一样,百姓只需要负责种茶就行了,会有茶商统一收取,后面的炒制、运输、贩卖,都让商人做。”
她顿了顿,说,“这样,商税就是直接问商人收,不问茶农收。虽然赚得不比自己卖得丰厚,可胜在简单安心,你们说呢?”
黑水寨从来没有干过这种事,当然答不上来。
气氛倏然安静。
程丹若喉咙沙哑,歇会儿积蓄体力。
过了晌午,方到目的地。
丁桃忧心如焚,马上就要带她过去看病。
程丹若并不生气,只是正常地看了看环境,发出适当的疑问:“怎么寨子里没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