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玄英抬眸,审视地瞧了眼对方。潘宫正三十来岁,身着五品宫正的官袍,眉毛斜长入鬓,口唇不涂胭脂,端肃而谨慎,好像真是铁面无情的活阎王。
然而,他很清楚,潘宫正是洪尚宫的得力臂膀。对内,赏罚分明,铁面无私,对外,决不许宦官欺凌,妃嫔肆意打骂。
曾有不懂事的小妃子,以为做了皇帝的女人,就能随便对宫女出气,却被潘宫正抓到把柄,一状告到贵妃处,迅速失宠。
今天怎么低头了?
他思索片时,隐约察觉出了什么,道:“既是如此,具体的情况,还是等东厂调查完再说。”
东厂的速度也很快。
花了一天审讯完病人,晚上立刻出了结果。
禅房里,谢玄英坐上首,何掌班和潘宫正坐下头,听立在堂中的太监回话。
“这十八个人,咱们已经查清楚了。”这太监温言细语地回禀,“最早发病的是王掌籍,接着是司仗的宫女小红、小翠,司设的女史令芬,还有太后身边的檀香,顺嫔的彩线,庄嫔的娟子,据奴婢所知,小红、小翠和檀香关系密切,彩线和娟子和女史令芬关系不错。”
谢玄英捧着一盏沉香熟水,眸光微动。
按照程丹若的说法,这六人都去过杨柳池,发病时间有前后,但都在同一天,故被她分在一组。
可在东厂的口中,虽然也点明她们几乎是同时出现症状,却又强调女官与宫婢的私人交情,显然是在暗示主次责任。
顺带撇干净了庄嫔和顺嫔的人。
看来,昨晚上,两位妃嫔跟前的大太监没少忙活。
他喝一口香饮子,等下文。
果不其然,太监继续道:“剩下的十一个人,又是从这几个人过开的,其中司膳的宫婢过的人最多,撷芳宫的宫婢小蝶就是这么染上的。得亏她不在公主、郡主跟前伺候,否则……”
他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潘宫正。
潘宫正稳稳当当坐着,反问:“掌班手下的人好本事,才一天的功夫,就问得这般明白。”
“为陛下分忧,自然是兵贵神速。”何掌班道,“若宫正有疑虑,尽可寻人来审过。”
潘宫正道:“我就想知道,最早的人是从何处得来的痢疾?”
何掌班斜过眼睛。
“问了司仗的小红、小翠,司设的令芬,她们都是宫里头伺候的,没机会接触外人,总不是外头过进来的。”回禀的太监说,“这是佛门清净地,断没有在寺中被外邪侵染的道理,许是什么地方惹了暑湿之气,或是饮食不节之故吧。”
惹了暑湿,是自己不小心,饮食不节,是司膳的问题。
东厂抛了两个选择,其实别无选择。
潘宫正轻轻放下茶杯,正色道:“可据我所知,这些人都去过杨柳池。”
太监道:“咱也问了,可杨柳池是沐身驱邪之地,只是洒身洗脸,寺中用水皆为井水。”
潘宫正看向谢玄英。
他放下香饮,慢慢道:“为防万一,今儿早上,我差人去附近打听,周遭的百姓也有人得了痢疾,最早是在礼佛前的七、八日。下午,我去寻方丈说了会儿话,他道是约莫半月前,有难民途经此地,寺中施粥药,将他们劝往通州去了。”
北地多灾多难,流民向来不少,但只要允许,朝廷就不会让他们进京。
毕竟,天子脚下都有难民,不是皇帝有过,就是朝堂诸公有罪。
惠元寺在京郊,靠近宛平县的地方,作为京城的屏障,肯定要挡下他们。但出家人慈悲为怀,肯定不能硬着驱赶,便给粥药衣物,劝往别处。
约莫就是在此过程中,染病的难民为驱疾病,在杨柳池沐身,污染了水源,又过给后面来杨柳池的信众和宫人。
至于司膳的宫婢,应该和那一篮杏子有关——许是卖杏的百姓病了,或许是杏子用杨柳池的水洗过。
随后,宫婢将其与杨梅一道清洗,反而使杨梅也受了污染。
安王之子亦是如此。他路过杨柳池,听人说其水沐身能强身健体,便叫手下去舀一瓢洗眼——他近视颇为严重——谁想就那么倒霉,给染上了。
何掌班喝茶的动作顿住,大皱眉头。
这下麻烦了。太后仁心,方才准许宫人们得闲参拜,为江山社稷祈福,杨柳池是祈福地,闹出时疫来,就算把女官们全部摁死了,太后心里能没有疙瘩?
唉,杨柳池,为什么偏偏是杨柳池?
何掌班暗叫晦气,余光瞥过对面的潘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