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320)
而且这地方本就同宗同源,大家都是周的子民,这点永远都没有变化。
周王都内部的情况,不少平民也知晓。
那些贵族在里面醉生梦死,已经过了许久。
可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各地的农业发展起来,手工业也发展起来,还不打仗了,因为户籍的关系,各地治安都好了不少。
开春,各地的基建开始动工。
但基建又包括太多方面,什么修桥修路修城墙都是最基础的。
各地的水利,驿馆,官学等等。
这次就不能只靠一两年时间完成了。
再说,还有西北的西海关口。
纪凌从马场回来之后,就在想西边的事。
边境线太长了,胡人研究出更好的武器,更精良的马匹,那其他人呢?其他部落呢?
若他们攻进来,现在的纪国能不能抵挡得住?
纪胜给的答案是,不行。
甚至纪国马上会垮,纪国所有旧贵族都会卷土重来,甚至反扑得更厉害。
这些年来,纪伯已经把手中不少事情交给大儿子纪胜,虽说重要的事纪凌都会知道,但一些细枝末节,还是要坐下来慢慢看卷宗。
趁着冬天大家休息,纪胜把这些卷宗带了过来。
两兄弟明显想到一块去。
纪胜道:“咱们这天寒地冻,西北早已大雪,那边的情况你也知道,茫茫草原。”
“现在要防的,就是春天,咱们那边的城池已经建设起来,这些年还收获不少粮食,那些人探头探脑,只怕有想法。”
以前中原也乱,西海郡的百姓们日子很不好过,那边也就没多看。
抢不过来粮,看了也没用。
但这几年不同,纪国各处的发展极快,靠着旧城池的农业,工厂领先天下,迅速带动其他城池一直种田致富。
这几年天下刚刚安稳,纪伯又不是个贪心的,各处的税赋很轻,连劳役也是如此。
按理说建设纪国各处地方,劳役应该加重才是,那么多城墙等着修缮,那么多城池等着建设。
退一万步说,还有纪国贵族们的宫室修建。
可从苦里出来的纪伯根本没下这个命令,再者也体会到宽待百姓的好处,所以一直在推迟。
到明年,才会开始慢慢行动。
这几年所做的事,目的都是让百姓日子好过。
好过的同时,同时会招来觊觎。
中间的平衡确实困难。
西边的西海关,北面的雁门关都是如此。
纪胜继续道:“还是要看塞外草场的情况,他们那边要是青黄不接,有灾害,必然会动心思。”
自家穷得很,邻居有余粮。
该怎么做,就不用说了吧。
纪凌点头:“不管怎么样,那边的城墙都要提上日程了。”
纪胜是同样的想法,不过他道:“明年开始,要调一部分兵力到西北两处。”
“都城附近的人手不能调,估计要征兵了。”
别看都城拥挤,跟周围旧五城都是人挤人。
但依旧留出几十万禁军守卫。
毕竟是自己家门口,防着各处不能被偷家。
征兵也是头疼事,百姓生活刚安定,实在不好大动干戈。
可不动又不是不行的。
纪伯把手里权力不仅分给纪胜,还给了纪凌。
两人以前,不是在外打仗,就是捣鼓各种东西。
真正开始处理这些事后才发现,他们老爹到底做了多少事。
一会这要钱,一会那要人。
哪有那么多钱跟人啊。
“要不然,征兵的事,还让父亲来做?”纪凌提议道。
“父亲今年才五十二,他肯定能行。”
纪胜拍拍弟弟肩膀:“知我者,弟也!”
其实也是纪胜的表态。
他今年三十二,正是鼎盛之年,做了近十年的储君。
所以纪伯才有意放权。
纪胜明显看出父亲意思,借弟弟之口说出。
他是想要权,但又不会是现在。
父亲才五十多,还能掌权很久!
没看郑锡都六十二了,还是老当益壮,天天着手改革,别提多精神。
说到这,纪凌提议:“郑锡的儿子今年十四,在国子监也学了两年。不如让他进宫给公孙耀当伴读,哥你看如何。”
当初杜邗的儿子杜或十五岁时送到纪凌身边,已经成为纪凌最得力的文官。
同为大学士,缪成志是他们外祖,不用说,送不送人都行。
大学士之首的郑锡虽说近几年不会退下来,但年纪到底不小,是时候重用他的儿子了。
十四岁,送到十岁的公孙耀身边刚刚好。
纪胜倒是把这事忘了,点头:“还是弟弟你想的周到,只是郑锡儿子有些胆小,不若他父。”
两兄弟自己闲聊,绝对不会传到外面,说的也都是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