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295)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你是没瞧见那些后妃住的什么样儿。除了皇后,别说什么独立的院子了,好多连自己的一间屋子都没有。一个屋里多的能住上四五个。

你瞧大表哥住着那会儿空旷,他才几个老婆几个娃?原先他爹的那些个,都被他赶在一起住了,自然就没什么人。”

一个人住三室两厅,和三室两厅住三十个人能一样吗?

尉迟兰不理解,震撼了一会儿,突然觉得不对:“你还去过后妃的屋?”

“那没有!”竺年立刻把手缩回来,努力在黑灯瞎火里睁大眼睛,摆出清清白白的好人家儿郎的表情,“别说是后妃屋里,就是我大婶婶屋里都没去过,都不知道门往哪儿开?我不是在工部有个职位嘛,修宫室的时候看到过图纸。”

他还给人家出过主意呢。

要是人再多一点,完全可以参考学生宿舍呀~

要是等后世的人考古,发现竟然有个朝代的后宫嫔妃,竟然过着睡上下铺的集体生活,那电视剧还不知道会拍成啥样,想想就挺乐呵。

尉迟兰也就是稍微敏感了一下,要是在家里,正好可以借题发挥,但是在外面就算了。谁知道隔墙几个耳朵?

两人舟车劳顿,算不上累,但此刻时间已经不早,又不能干别的,只能早早睡下。

京城比沃州的温度要低一些,两人抱着勉强睡了一觉,都没睡好。

姜扶的床是单人床,很窄。

宫人又给搬了一张床来拼上。两张床高低差了一些,怎么睡都有些别扭。

好在姜卓没有继续留人的意思,吃过早饭就放他们回去了,还大方地给了三天假。

“说的真好听。上元加上休沐,本来就有三天假。”竺年早饭没吃多少,一回家就去泡澡,泡完就趴在桌上晾头发,侧头看着尉迟兰处理这段时间不在的时候的一些家务。

屋里头的暖气还烧着,两人身上的衣服不多。

尉迟兰也披着头发,时不时抬手戳一下身边的竺年:“别睡着了。无聊就去拿话本看,我瞧添了不少。”

他们离开京城没多长时间。大部分话本都是一个月一本。

现在写话本的人多,每个月都有不少新的。

竺年不想动,手朝着坐在门口的长随一抬:“把新话本都给我拿来。”

长随就给他搬了一摞。

竺年随手翻了一本新本子,发现质量竟然出奇的高:“这可以啊!”然后就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

看完一本,接着翻了一本,还是新本子,质量竟然比刚才看的那本还要高!

等他头发干了,已经完全没有睡觉的意思,把话本抱到了床上,准备继续看,不过尉迟兰没给他机会。

两人在沃州聚少离多不说,各方面都不方便,连正经泡澡都没有条件,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好好过上夫夫生活。

这一下哪里是干柴烈火,完全是烈火猛油。

闹腾完,哪怕两人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也感到有些过了。

又洗了一次澡,接着晾头发。

竺年不喜欢太长的头发,一直保持着能够戴冠的程度,头发很快就晾干了,也顾不上尉迟兰,把皱巴巴的话本一推,就在床上滚成了一条直挺挺的冻年糕。

尉迟兰就比较传统,虽然也不像女子的头发那么长,但也比竺年长得多。头发还浓密,干起来更慢,就坐靠在床头,捡了竺年丢开的话本看。

话本用的都是大白话,看起来速度快。他很快就翻了两本,又把剩下的几本翻了个开头:“不当官,改写话本了。”

大月朝毕竟殷富数十年,积累的文化底蕴还是深厚。

原先的官员中,有像薛家那样照旧被重用的;有像焦家那样一落千丈的;更有一些隐姓埋名,不愿意在新朝做官的。

不做官倒是好理解,但人总要生活要吃饭的嘛。

有些不愁吃饭的,总也得找点事情做吧,不然一天天的无所事事,多无聊啊。

现在话本赚得又好,还能改编成戏曲,上得厅堂,也不算下作。

当这群饱学之士参与进来,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样的质量。和原先落魄书生们的手笔,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第三天,姜卓问起:“那小子这几天干嘛了?怎么过节也不来宫里头?”

张茂实一听,就知道问的是竺年:“他们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去了书局,中午在糖巷的糕饼店吃的饺子,吃完去了梨园,晚上在码头那儿的广场看灯会,住在梨园精舍;第三天,一直在梨园,准备排新戏。”

“臭小子,只知道享乐!”姜卓不带半分生气地笑骂,“今天呢?去工部了没?”

“没有,还在梨园精舍呢。”

“码头开工了?”

“没有,就是在家睡懒觉。”本来今天的消息,张茂实也不该知道得这么快,起码得等这一天过完。

但是今天尉迟兰还是要去兵部销假的,长随跟着进城,就顺手把报告交了。

跟着尉迟兰,比跟着竺年还无聊。

兵部基本没什么事情专门给尉迟兰做。尉迟兰平日在衙门里,就是看看一些文书卷宗,剩下的看看自家的账本,写字画画,保养兵器什么的,十分无聊。

长随们每日排班都想跟着竺年,不能说每天,隔三差五就能有好吃好玩的,还能看到一些新鲜事。要是这天竺年进了宫里头,那他们就能放一天假,就算不能回家,也能和御林军的兄弟们聊聊天。

现在他只能跟在家里书房一样,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拿上一册话本看。

尉迟兰也不怎么管他,偶尔碰到一些他看不明白的地方,还能给他解惑。

这天尉迟兰突然问道:“你说,要是有安公子的衣服,你会买吗?”

安公子是一个话本里的人气配角,是个游侠,每次出场都是一身白衣,腰佩长剑,头戴玉冠。

伴随着这个角色的走红,京城一度满大街都是这幅打扮的青年。只是这幅扮相写在书上那是玉树临风潇洒好看,落在现实里一个个都像是披麻戴孝的孝子贤孙。

上元节没有宵禁,尉迟兰就在码头那儿见识了一番中元节的景象。

一群白衣游魂犹如百鬼夜行,恍惚还以为记错了日子。

那景象给他的冲击太大,以至于他画画都带着残影,总想着给草图上勾出一群魑魅魍魉。

“买!”长随也是安公子的脑残粉,“还想要柳四娘的碧玉簪子,送我娘子。红梅女侠的红梅镖也好,还有周小郎的虎爪玉佩。”

他一下就说了一长串,说完才问:“有地方卖?”

尉迟兰看着从春日踏青,已经变成上黄泉路的画作,决定:“我开个店来卖这些!找人做好些的,别搞成不伦不类的样儿!”

尉迟兰的行动力向来是很强的。

他刚做下决定,就先动手画起了图样。

他如今在京城文坛里已经算得上是一号人物,很多话本的作者他都认识,不认识的那些,他想认识也容易。

等下一次休沐的时候,就把人直接在书局二楼聚了聚,谈论了一下想法。

作者们都没什么意见:“给我们送钱的好事,做什么不同意呢?”

尉迟兰在楼上谈事情,竺年就在楼下看书。

伴随着梨园戏剧的兴起,反过来把话本给带红火了。

书局老板趁机又盘了一间店,喜气洋洋地跟竺年抱怨(炫耀):“可惜没能盘下隔壁的,不过好在也是糖巷的。离得稍微远了点,倒也方便把话本的生意单独分出来。”

竺年就恭维了两句:“现在糖巷盘下店铺可不容易啊。哪儿还有空出来的店铺?”

书局老板就带他走出门去,指着不远处的一家:“就那家的绸缎庄。”小声道,“听说是北边来的,来头大着呢。”

竺年诧异:“北边的开绸缎庄?”

“是啊!您说着不是瞎胡闹嘛。顶好的绸缎就那么几样,别说和北边压根不沾边,就是咱们这里,勉强也就南丹能出一些看得上眼的。”在糖巷还不叫糖巷的时候,书局就已经在这儿了,老板对周围的八卦门清,“他们是抢了南边的生意,硬把人家的铺子给盘了下来,怕上头说事儿,钱倒是给足了,算是‘你情我愿’的买卖。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