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试可以,但是为什么要他的学生过去他们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他的学生并不需要去讨好他们医院的人,未来又不去他们医院工作。
“谢医生的才干在那晚上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魏国远说,想捂盖子实际上已晚,没这个考虑的必要。金子永远会发光,不是你国协想盖能盖得住的。
于学贤哼了下,对方以为这些话能忽悠到他。不好意思,没兴趣。
电话挂了。
董医生扬扬眉头,早知道于学贤是根硬骨头难啃的,事情结局不出所料。
手机扔回给小师妹,于学贤交代:“这人再打电话给你,你把电话给我。”
他不是辛妍君,不会让外人来拐人跑的。
谢婉莹点点头,于师兄不是辛老师,脾气不好,要小心点应付了。
交完班,董医生下班走人。谢婉莹和冯一聪同学一起返回急诊内科诊室协助于师兄准备开诊。
护士进来通知:“于医生,有个转院过来的病人。”
“叫他们楼上住院部的人下来收,谁收的?”于学贤问。
要转院过来,哪怕通过急诊,一样要先打招呼,否则没有床位给人留着。
“这个病人好像是杨主任说收的,具体要进外科或是内科没决定。”护士只负责传达电话里的内容。
领导要收的病人,这个病人身份可能是领导的亲戚朋友了。
话落地,救护车拉着病人到了。于学贤带上两名学生走去门口接病人。
车床从救护车拉上下来,见上面躺着个身高有一米七以上但是体重可能不到九十斤的小伙子,瘦成了瘦骨嶙峋,躺在床上如同半身不遂似的,支力不起没力气。嘴唇淡白发紫,鼻腔内吸着氧气。
接过随病人转过来的病历翻开查阅,于学贤两片金丝眼镜片上满满是严肃考究的光。
随病人来的家属见到他这副面孔,被吓到不敢说话。
比较肃穆的老师是像没什么亲和力,很能吓唬人。谢婉莹心想要是辛老师接诊,家属可以拉着辛老师的手先吐一番苦水了,但是对着于师兄是万万不敢这样做的。
没什么亲切感,并不代表这个医生不是个好医生。医生好不好,最重要是要看技术水平。老百姓不过只要求医生能看好病。现在看,于师兄是很用心地在研究病人的情况了。
医生对病例的用心程度其实和医生的技术水平正相关。哪怕一个技术大佬,如果不对眼前这个病例上心,技术水平在这个病例上的体现可能比一般医生还不如。
再次说明,医生的专业态度决定一切。
在师兄看病历时,谢婉莹和冯同学一起协助护士给病人做量血压体温等初步诊疗措施。整理病人身上衣物时,见到了患者腹腔的一条引流管接着引流袋。
第1329章 莫名其妙的病
看来是外科手术后的病人。
引流袋里的液体有些浑浊,颜色黄白黑点,恐怕是里头有化脓和漏液加少许粪便的迹象。病人的体温测出来是较高,三十八度九。
“这个病人是肿瘤病人吗?”看不到病历的情况下,冯一聪和谢同学先自个儿讨论着。病人年纪太轻,推测其是肿瘤患者的可能性比较小。
谢婉莹赞成同学的观点。并不是只有肿瘤病人会做外科手术。在她看来,这个病例转到国协来治,说明有它的一些特点是国协擅长的治疗范围,因此她大胆推断道:“可能是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肠道炎症。说它莫名其妙,是由于其发病机理至今医学界都摸不着头脑。说它可能是感染,可能是免疫性疾病,总之可能的病因很多。
不知病因的病,只能让医生束手无策。因此,临床上治疗克罗恩病,一是对症治疗,二是根据现有的一些和免疫学有关的依据,对其进行免疫疗法。这个是国协擅长的,因为国协的免疫学科在国内赫赫有名,排第一没人敢排第二。如果这个年轻人患了这个病是到了做手术的阶段,说明病情发展进入严峻期。有可能是肠梗阻或是肠瘘或是急性穿孔出血。
克罗恩病一个很典型的临床特征即是瘘管形成。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到了肠外等其它组织和器官,形成瘘管。这些瘘管让各器官和组织之间发生粘连,裹成包块性脓肿。腹腔脓肿有多可怕,这点去过普外科学习的都体会过了。
真正是形成脓肿了,反而是不适合立马开刀去切除病变肠段的,要先做腹腔内脓肿的切开引流。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是要开腹了,不是普通的床边用针具进行的穿刺术,要行全麻或是腰麻或是硬膜外麻醉,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膜,打开腹腔,找到炎性包块,用纱布隔离包块防止感染扩散,切开脓肿排脓,最终放入引流管后关腔。
患者现在进入到外科手术阶段却转院到国协,是要继续外科治疗,或是转入内科治疗?
研究完病历,于学贤找家属过去谈话。冯一聪再问谢同学:“是不是要到内科治疗?在外科术后继续出现脓液增多的迹象。外科都处理不干净,是要考虑内科保守治疗,因为我们消化内科对于克罗恩病有研究比较擅长。”
听听冯同学这话,充分显现出是十分了解内科的内科生。
患者引流袋里是积了不少脓液,说明这个外科手术若是没有做好,对患者的病情缓解不太有效。就此转内科,应该是通常的推理了。
没有急速下结论,谢婉莹注视起患者的腹腔引流管,开始进一步思考。
作为外科生有外科医生的思维,不同冯同学的内科生思维,因此考虑问题的方向不太一致。
在两个外科呆过,除了跟老师师兄上台做手术,谢婉莹学到最多的是术前术后如何处理病患的问题。
第1330章 病例蹊跷之处
这些问题同样在临床上是个大大的难点,一点都不简单于做手术。有些术后问题是需要手术医生在患者的手术中预先全盘考虑。譬如如何放这条术后的引流管,在外科中属于五花八门的学术议题,甚至可以比肩到手术方式的讨论热度。
按照常规,腹腔脓肿切开术后一般放置烟卷式引流管,不超过72小时拔管。烟卷式引流管,即外形像烟卷,实际上肯定不是香烟,是把纱布卷成烟卷一样,利用纱布可以吸脓的特性把脓液引出患者体外。
这种方式只适用于脓液少的时候。切开脓肿的时候,手术中主刀医生进行过一次排脓了,剩余的脓液必定不多而且位于腹腔比较深的地方,使得这种烟卷式引流成为一种很有效的引流方式。
今看,患者转院带来的引流管不是通常的烟卷式引流管,说明是二次手术换过引流管,要么是第一次手术已经发现不行,只能用引流管加引流袋。
腹腔内积液较多的时候,临床常用另一种引流方式是双套管引流,要接负压瓶来引流,增加外部压力把腹腔内深处过多脓液吸出来。这个患者没有进行负压引流,之前的主治医生必然是可能考虑到什么因素。
所有临床上呈现出来的蹊跷,可能需要更全面的综合考虑。
两个医学生讨论间,有脚步声靠近他们两人和患者。冯一聪转头是看见了同班同学的身影,喊声:“世华。”
潘世华,那个秀秀气气的班上男孩,曾经在妇科莫名其妙被家属打过差点儿眼瞎。
谢婉莹当时想和其他男生去探望潘同学,同学们劝她不要去,因为那时候她同样被患者家属揍过脸。大家是怕他们两人见面后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要抱头痛哭。
两被打的同学这会儿打了个照脸。
谢同学看看潘同学:视力没事,不需戴眼镜,眼角没有留下缝合的疤痕,那双如天地明月的眼睛照旧很帅。
潘同学望下谢同学的脸:幸好幸好,清秀美人脸没有变形或是留疤,否则全班男生要哭死。班上唯一的漂亮女学霸如果变丑女,会叫人心如刀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