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第一卷王(40)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康熙神情一滞,气得瞪了齐佑一眼。这个小混蛋,他在这个时候,还不忘看自己的笑话。

齐佑与达春报上来的产量肯定不一样,多的都被达春捞了去。加上包衣奴才的人口,达春报上来的,比实际的要多三成半。

这三成半,康熙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条条消失的人命。康熙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觉,入夜后着实有些凉,凉意似乎从脚底升起,后背阵阵发寒,他下意识拢了拢衣襟。

太子狐疑地四下打量,问道:“七弟,你的数字放在哪儿了,我怎么没看见,你从何处抄写来的?”

齐佑笑着说道:“太子哥哥,我在顺义的时候,给所有的包衣奴才都修过屋子,他们每家每户我都去过,全部都认识。人口多少,我都记着呢。还有,土地多少,粮食产量也一样。”

太子愣住,神色复杂。若索额图是“索三眼”,那齐佑则是四眼,五眼,十眼。

齐佑不怕太子问,学会他做事的方式,甚至还愿意耐心多解释一些:“我在顺义修屋子的时候,明白了一个道理。所用到的数字,一定得准确。就好比修建房屋,数字就是房屋的地基。数字不准,地基打得不牢靠,哪管你花里胡哨吹上了天,就只是表面光而已,屋子过不了多久,轰地一下就倒塌了。”

太子琢磨了一下,很快就想通了,他心下激动,干脆跑去搬了两把椅子过来,一把给康熙,一把自己坐了。守在一边,伸长脖子兴致勃勃看着,不时发问。

齐佑对于太子的提问,耐心解释,想了下,说道:“太子哥哥,您来帮我一起吧。我要满汉两种文,我现在写的汉文,您来写一份满文的好不好?”

太子高兴不已,一口应承了下来,提起笔,他顿住了,问道:“为何要写满汉两种文?朝臣们应当都看得懂汉文啊。”

齐佑抿嘴笑,说道:“庄头们不一定看得懂,其实满文都够呛。太子哥哥,数字不要变,您不照着汉文,还要写得更浅显些。”

太子听得跟着一起偷笑,那些权贵庄主们,的确不学无术。学习汉文吃力,满文说得流利,读写就上不得台面了。

康熙心有戚戚焉,有些满人大臣用满文写上来的折子,错字连篇,简直不忍猝视。

“世卿世禄,只怕是过不了几年,他们就得去靠做苦力赚口饭吃了。”齐佑曾说过的话,在康熙耳边清晰回荡。

一群不事生产的混账,混账!

康熙气得在心中暗骂了几句,认真听着两个儿子,在那里一问一答。

太子问:“七弟,你为何想做这些呢?”

齐佑答道:“以前我去顺义时,在路上骑了一会马,马儿累了,我们就停下来歇一阵。那时候我就在想,得了一匹好马,要好草料好豆子伺候着,马儿才跑得快。哪怕再好的马,总不能没日没夜的跑,骑上一段路,就要停下来,喂食喂水,让马儿歇息,不然马就累死了。哪怕本就是良马,自小伺候不好的话,照样跑不起来。任你拿马鞭抽死都没用。包衣奴才与庄主,像不像马与养马的人?”

太子想了想,笑道:“还真是这般,用得太狠,累死了老黄牛,得不偿失。”

齐佑道:“可惜有些人不会那么想啊,只会看到眼前这点地,老黄牛累死了也要耕完,至于明日,到时候再说吧。或者他会以为,这块地能长出金子来,供他世世代代享用不尽。”

太子听得直发笑,低声骂了句蠢货,又问道:“若是他们不同意呢?”

齐佑答道:“可以不同意,但不能只跳脚反对,除非能拿出更好的办法来,对现在的状况,提出有可行性的改善措施。说风凉话谁不会啊,谁有本事谁上,别只顾着挑刺。“

太子一想也是,不过到底有点儿犹豫。齐佑转头对着康熙笑,“还有汗阿玛呢。他们在汗阿玛面前,总不能敷衍了事吧。”

康熙失笑,这个小混蛋,总是不忘给他指派差使。

等到最后完成,夜色已晚,早就过了平时睡觉的时辰。

康熙看着手里满汉两份册子,心情激荡,翻滚着万千滋味。

轻抚着册子,康熙几乎爱不释手。

齐佑将顺义皇庄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将来会发生的情形,以及如何改善,改善后带来的好处,阐述得清清楚楚。

没有假大空的话,全部都有数据支撑。只要不蠢,或者故意挑衅。任谁看了这份东西,都会心悦诚服,接受改变。

再一看官员们花费大钱送来的废话请安折子,康熙想将他们全部给砍头。

康熙先前叫上太子,无非是想要太子与齐佑亲近些,以后能成为他的助力。

同时,康熙却不得不承认两人之间的差异,私心想让太子能跟着齐佑学习,看他如何处理事情。

齐佑不负所望,耐心细致,毫不藏私,几乎手把手教着太子。

如果不是太子在,照着他对顺义的了解,以及各种数字的熟悉程度,早早就完成了,不会耽误他睡觉歇息。

康熙暗自叹息一声,万事古难全。

见到齐佑眼皮都快睁不开的样子,康熙温和地说道:“回去歇着吧。明儿个起得晚一些,歇好了在起来。”

齐佑强撑着说了声好,“汗阿玛,就拜托您了,您得快些啊。”说完,手掩着嘴,打了个小小的呵欠。

康熙哭笑不得,对着兄弟俩挥手,“快回去,我也该歇着了。”

齐佑与太子一同告退,分别回去歇息。太子兴奋不已,压根没半点睡意,还想与齐佑讨论。

转过头去,看到齐佑半睁半闭着眼睛,在往前拖着步子走,看得发笑,忙招呼跟在身后的桂河得高上前:“还不把你们的爷背回去,仔细着他摔了。”

得高与桂和早就看习惯了齐佑这般,忙起来的时候,他睡得就晚了些。过了平时的歇息时辰,哪怕他再困,都会自己走,从不会让人背。

齐佑困是困,对太子的话还是听得清清楚楚,闻言说道:“太子哥哥,我没事,马上就到了,我自己走回去。太子哥哥,您别管我,先回宫去歇息吧。”

眼前就是乾清门,出了乾清门两人就要分道扬镳,太子只得作罢,互相道别。

太子站在夜色中,看着齐佑离开的身影,在灯笼昏黄的光中,摇摇晃晃□□右倒,却始终稳稳地,没有倒下去。

收回视线,太子定了定神,大步朝毓庆宫走去。

乾清宫御书房的灯,几乎彻夜长明。

康熙盯着眼前的册子,还有与罗刹国在尼布楚和谈的往来国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第三十五章

早在顺治时期, 罗刹国就跑来大清,达斡尔部落烧杀抢虐,残暴到抢不到东西,缺少粮食就吃人。

当时顺治态度强硬, 帮助达斡尔部落将他们赶了出去, 开始在宁古塔驻军, 设立章京。

罗刹国却没死心, 频频来犯,占据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大清打赢了雅克萨之战, 虽是赢, 却以几倍的兵力,勉强赢了罗煞兵。

康熙想到战果,很是沮丧,这一战,算得上是惨胜。

乌江流域一线, 自古是苦寒之地, 大清在当地的兵力不足。

康熙同样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没那么多粮草与银子增添兵力。

更令康熙头疼的, 不是罗刹国,而是噶尔丹。

噶尔丹的野心, 康熙早就看得清清楚楚。前面撤藩与郑经打仗,还要防着江南地区的南明旧势力,康熙腾不出手来收拾他。

康熙不了解罗刹国的近况, 摸不清他们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 更不敢多线作战。

兴安岭一代乃是大清发家的龙脉之地。他绝不愿意拱手相让。若丢了这块地方, 以后如何能面对列祖列宗。

何况噶尔丹与罗刹国眉来眼去, 只对付一个噶尔丹就头疼。若是双方联手,漠北一带就彻底脱离了大清的控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