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第一卷王(34)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暗中稳住神,齐佑笑着说道:“汗阿玛,大清求贤若渴,总不能拦着人上进,为大清做出贡献,您说对吧?”

康熙横了齐佑一眼,他的要求,实在忒多了些。

不过再仔细琢磨,也不算太出格。

包衣奴才真出了靠打仗脱籍的,那是拿命在搏功名。能有人替他们冲锋陷阵去送死,他们还巴不得呢,也不在意那一两家子的奴才。

至于能人异士,庄主们敢有话说,康熙第一个不答应。

关于读书方面,康熙还是有些疑虑。

奴隶一跃成为了士族,与原本的主子平起平坐,变动有点大。哪怕换做他自己,一时都不能接受。

再反过来一想,全天下那么多读书人,三年一次科举,考中的不过区区几百人。

包衣奴才得先吃饱饭,再说读书的事情,五年十年,很难看到他们出头。

让他们读书为官,就算不得什么大事了。

康熙没有反对,细想之后,反而颇为得意。

齐佑小小年纪,就这般聪慧,能惹大祸,能妥当善后处理,真不愧是他的亲儿子。

亲儿子齐佑笑眯眯说道:“具体的细则,我会整理出来让汗阿玛过目。汗阿玛,我再拜托您一件事。还是得由您出面,将朝臣与顺义的庄主们叫来,您来跟他们商议。”

这人,怎么就这般不禁夸呢!康熙脸上的笑容一收,佯怒道:“你还使唤起你老子来了!”

在顺义能将达春压着,乃是因为齐佑的阿哥身份。在京城对付朝臣与权贵们,康熙的帝王威严,不用白不用。

齐佑乌溜溜的眼睛眨了眨,理所当然说道:“我是您儿子啊,我还小呢,儿子闯了祸,当然要当父亲的出面去解决。再说了,我能想到这些,还不是因为汗阿玛教得好,我都是跟着汗阿玛学的。汗阿玛这个先生出马,再合适不过了呀。”

马屁虽直接,照样拍得康熙龙心大悦。加上齐佑软软叫他父亲,令他的心彻底软了下来。

是啊,他都快忘记了,齐佑还是个小孩子。其他与齐佑差不多年纪的兄弟们,还在上书房,与功课苦斗。

“罢了罢了,这些就我来吧。”康熙含笑打量着齐佑,嫌弃地说道:“瞧你晒得,黑黢黢的,你的腿不好,都不知道悠着点。你在外面惹事闯祸,你乌库玛嬷,玛嬷,你额涅,兄弟们,都替你捏着把冷汗。你做事之前,总得替他们多想一二。”

齐佑听着康熙念了一长串人,眼巴巴问道:“那汗阿玛呢,汗阿玛不关心我吗?”

康熙瞪着齐佑,佯怒道:“我只关心你惹了滔天大祸,还得我来给你堵窟窿。你饿不饿,要不要吃些点心?”

“汗阿玛,您让梁谙达给我茶水吃食了呀,哪能饿着我。”齐佑冲着康熙展颜一笑,滑下椅子走到御书桌前。

他探身趴在桌上,笑得眼睛都弯了:“汗阿玛,我倒想要一样东西,您把顺义的庄子赏赐给我吧,里面的包衣奴才也归我,我再回去种几年地,好不好?”

康熙难以置信盯着齐佑,手虚指着他:“你脸皮恁地厚,惹了祸,还敢开口要赏赐!你起初吹嘘说种出的粮食,要拿来孝顺长辈。真是不嫌寒碜,就送了一小袋白米白面回来,吃上两顿就没了。”

齐佑笑个不停,干脆利落承认道:“那是因为你们都宠我呀。不过汗阿玛,您就答应我吧。我还小呢,汗阿玛给了我月例,我不缺吃穿用度。庄子的收成我都不要,会全部拿出来分给哥哥弟弟们。”

不过一个庄子而已,康熙听到齐佑能友爱兄弟们,看到他灿烂的笑脸,止不住跟着笑道:“拿去拿去,我就看你能再种出什么花样。你这次回京,好意思空着手去见你乌库玛嬷?当初离开时,可是带走了大车小车的东西。”

齐佑达成所愿,心情一松,对于礼物方面,他从来不是没准备之人,笑着说道:“我给乌库玛嬷准备了呀,给汗阿玛也有呢。”

康熙眉毛一挑,当即好奇地问道:“哦,是什么?快拿出来我瞧瞧。”

齐佑笑嘻嘻说道:“给汗阿玛的礼物,还没准备完呢。汗阿玛,我这里呢,还有件事情,得跟您商议。”

康熙再听到齐佑的商议,不由得坐直了身体,头皮阵阵发麻。

第三十二章

齐佑见康熙脸色变了, 忙笑着说道:“汗阿玛,您别担心呀。嘿嘿,我说的是礼物,给您的礼物。”

康熙笑骂:“你也知道我担心, 就少给我惹点事。究竟是什么礼物, 这般神神秘秘?”

齐佑没再绕弯子, 直接说道:“顺义地动之后, 许多路都断掉了,地形也有所改变。加上以前的地图不那么完整, 恰好徐先生在顺义, 我打算与他重新堪舆测绘新地图。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汗阿玛首肯。等到测绘完之后,我送您全新的顺义江山图。”

康熙越听脸上的笑容越浓,连声说了三个好,“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以前出古北口的路, 地动后需要绕道, 官道修葺得也不好,道路坑坑洼洼, 泥泞不堪。”

齐佑趁热打铁,附和说道:“是呀, 路得修,堪舆的时候顺便修路。汗阿玛也知道,顺义全县没几个服徭役的百姓, 要修路总得有人力,还要银子。按着规矩, 得上折子给工部, 得让朝廷出钱呀。”

挠了挠头, 齐佑不客气说道:“工部的官员,我不清楚有几人懂得修路铺桥,有没有人去过顺义。可有人知道那里的土质如何,需不需要架桥,架什么样的桥合适。”

康熙神色一滞,瞪了齐佑一眼,他就是故意的!

齐佑冲着康熙笑,直把康熙笑得没了脾气,哼了声:“休说废话!”

齐佑继续道:“折子一递上去,他们只管看需要多少银子,修多长的路。然后你来我往,拖上个几个月上半年。至于中间那些弯弯绕绕的,我就不懂了。”

康熙笑骂道:“你不懂,你不懂还说得出来这些?”

齐佑厚着脸皮,只回了康熙一个灿烂的笑脸,说道:“路若是塌荒,还要修路的人去担责。官员本来就不负责这些事情,做了事吃力不讨好。与其头疼应付上面的朝臣,还不如去乡绅面前卖个脸面,让他们出点银子行善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康熙郁闷不已,齐佑这个礼,收得有点烫手,很想还给他。

齐佑的话,将事情扯回了林义诚的折子上面,明确指出了现今大清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是朝廷官员尸位素餐,只按照上面的旨意办事。说得难听点,就是指一下动一下,还不一定能动得好,动得对。

二是地方官员的权利与所担负的差使太少。

康熙当然不敢放任地方上的官员权利过大,百姓服徭役,都是修城墙这些。

如让官员修桥铺路,朝廷出了银子,放给他们去做,只怕他们中饱私囊,最后修出一堆破烂来。

上面的两点,引出了第三点:官员俸禄过低。

这点还隐含着一个矛盾。

齐佑点明了官员没真本事,工部的官员不懂如何修路铺桥。连土方需要多少都不会算的人,去当河道总督,听起来就像是儿戏。

没有真本事,当然不能拿到高俸禄。

康熙看着齐佑呈上来条目清楚的表单,以及顺义县衙门图,这就是很好的表率。

如何改善,康熙心中也再明白不过。

那就是改科举制度。

此事实在事关重大,康熙陷入了深思。

愚民并不完全是坏处,底层的愚民越多,越有利于统治。广开民智,人心就得乱。

齐佑既然提出这个问题,就早已预料到康熙的反应。他只是提醒一下,并不指望马上能一下改变。大的变革,都会面临自上而下大的震荡。

“汗阿玛,每年春天的时候,京城周边都有很多流民,还有京城无家可归的乞丐们,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去顺义修路,以工代赈。”齐佑微笑着说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