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广告商(320)

作者:四月葫芦 阅读记录

文章内容也没什么深意,不过是京中的奇闻异事,还有在黄家人看来陈芝麻烂谷子的琐碎消息。

连“近日南薰门赶入新猪万头,京中铺面肉钱略降,购足十斤另有加饶”,这样粗陋的事情都能印在报纸上面。

黄遂愿虽没有做过官,但毕竟在八大王身边跟了多年,腹中有些墨水。

连他看了报纸都觉得荒腔走板,那些身居庙堂的官人,温文尔雅的秀才,自然更会觉得不堪入目。

黄遂愿沉稳,虽看不懂底细,但还是多问了一句:“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东西?”

报信人应声说“有”,又从怀中掏出根朴素无奇的小木棍来。

“罗家发放的这批‘报纸’便宜得很,只要五文钱就能买上一份,每个购买报纸的人,还能领到这么支小玩意儿……”

黄遂愿将木棍接入手中看了半晌:“这是什么东西?”

“回禀东家,罗小掌柜说了,这是写字的笔。”

“笔?”黄遂愿惊愕不已,紧锁眉头翻来覆去看,“这笔怎么没毛呢?”

报信人赶紧回答:“不是这么个用法。”

他向黄遂愿请来一柄小刀,对着木棍便一通削,削出尖尖墨芯,复呈给黄遂愿。

“听说是铅做的,用这黑尖便能在纸上写出字来。好像是说,随时可在报纸上写写画画,比墨笔方便。

譬如那猪价下跌的消息,若用得上,便用这笔在纸上做出记号来,及时提醒家里去买肉。”

黄遂愿眼神一变,再看这朴素无华的“报纸”,密密麻麻的墨字仿佛织成一方棋盘、一张广阔的大网,字字写满罗月止的筹谋。

“好他个罗家小子,好大的野心。”黄遂愿以铅笔在报纸上划出一道浅浅的痕迹。

“他此举,是要笼络整个汴京城,上百万的民心啊……”

第149章 新闻之善

《开封日报》发行第十日。

熬过了落地初期的纷繁忙碌,罗月止暂且多了几分闲心,亲自登门去各家茶坊食店做起了回访。

他之前推广《妆品月刊》、《杂文时报》,已与大半个京城的茶铺脚店达成合作,每家店门附近放上一只木制的矮架,架上陈列当期的刊物。

两种刊物皆明码标价,茶客食客顺手便能买上一份,随时可以翻阅,供茶余饭后阅读消闲。

这种新式做法很受百姓欢迎,光柳井巷茶坊一家,每日便能卖出刊物十余份。

柳井巷茶坊中来往的大都是读书人,所求的是隐逸风雅,却不知《开封日报》这种市井气息浓重的新刊物,会不会在茶客之间得到认可。

“不瞒月止哥哥,若说刊物风评,自然没有之前《杂文时报》来得好……”

周鸳鸳亲自给他上了薄荷茶,直言道:“但这报纸胜在便宜,如今在京中,随便吃一小碗肉餶飿,都要五六文钱呢,五文钱能买到好几张印刷的读物,还有什么可挑拣的?”

“再加上报中所记乃是京中最时兴的新鲜事儿,一眨眼的功夫,便能将整个汴京的新消息尽收眼底,之前哪儿有这样的机会?

来我这里喝茶听曲的郎君秀才们,虽嫌弃报纸文章写得直白,但该看还是会看。早上就有一桌茶客,看了报纸之后,约定过几天去州西瓦子看新戏呢。”

罗月止继续问道:“铅笔呢,还好用吗?”

“没毛儿的笔,客人们可不乐意使!”

周鸳鸳同他如此相熟,便不计较委不委婉。

“好些客人用不惯,都把铅笔留在我这儿了,但我用着是很好的,记每桌的茶品、每日的账目着实顺手,省时又省力。”

“很好。”罗月止笑道,“读书人用不惯理所应当,能这么快就叫商人掌柜们使用起来,已经出乎我意料啦。”

“还有件事想麻烦哥哥。”周鸳鸳也笑起来,“我最近又琢磨了几样新果子,想着半个月后就开始售卖,到时候还要劳烦哥哥在报纸上登一登,做个推广,价钱我知道,该怎么来就怎么来。”

“那可得叫我先试试口味。”罗月止饮下一口茶水,心情颇佳地表态,“若滋味好,广告费给你最大的折扣。”

“那敢情好。”周鸳鸳欣喜,旋即转身下去准备新果子。

从柳井巷茶坊出来已过晌午,罗月止歇息片刻,又去了趟吴老匠的木器作坊。

吴家世代做木工,是纯吃技术饭的手艺人,家里从来没人专门读书的。

小辈们都是小时候上几天私塾,开蒙就算了事。

吴老匠就更不行了,多复杂的图纸都能看明白,认识的大字加起来却超不过一百个。

结果今天到了木匠店,小辈们赤着臂膀干活儿,吴老匠躺在留仙椅里怼着张大报纸苦读,嘴里一个劲儿念念叨叨,看上去竟然是能勉强读懂的模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