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神剧岂可修(345)

作者:百漱流央 阅读记录

一切都应验还了得?齐公忙拦道:“见微知著,哪须一一应验。”

“刑狱署有一间囚室,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某想再在那处修炼几天,望齐公成全。”姑布卿微微一笑。

话到此处,齐公还能怎样,当然只能答应他啊。

于是,姑布卿又回了牢房。

齐公虽然没在姑布卿这里得到什么准信,却打消了他的疑心――刚好谢涵落狱,刚好天罚就来了?

由不得他不阴谋论。

第二日,他升朝命下仔细调查近三月来案件,尤其是太子谋逆一案。

只是氏族联手遮天,岂是那么容易调查的?不一会儿近三月里的案件,今天出一个冤案,明天出一个冤案。

四天的时间里,就平反了三个案件,却忽然――

“急报――”鸿翎信使急入城中,“禀报君上,地仓城急报,逢河下游水位线一月内下降二十丈――”

殿内霎时一惊。逢河呈南北走向,是国内东部最长的一条河流,经齐国八城十三邑,在地仓城以东汇入黄河,共入渤海,支流进入扶突,是为突水。许多贵族公卿的封邑就在逢河两岸的肥沃土地。

殿内高官氏族的脸色纷纷都变了。

他们可以不在乎什么不祥之兆,可以不理会齐公要不要下罪己诏,可以不听百姓的惶恐怨言,却不能不理会自己的切身利益,不能不在乎家族万亩良田、立族之本。

“轰隆隆――”一阵雷声响起,众人皆吓了一跳。

彗星袭月、白虹贯日、冬雷震震,皆已一一应验。而逢河,水位线已经下降了。

齐公脸色难看,显然这三个案件都不是上苍指的冤案。他再次重申重审案件,刑狱署挑灯到天明。

同样不眠的还有各家掌舵人。

“其实,这也不是无解的问题。”黑暗里,久玺桓道:“只要谢涵不是太子,没有继承大位的资格,不能再搅风搅雨,他是死是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啊,和他有仇有恨的只有温波而二家罢了。”须氏家主须弥笑吟吟道:“只要三公子不起波澜,我们也不是非要他的命不可。”

虞旬父面色沉沉,“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说的轻巧。”拾夏一嗤,“你要除根,可就不只除他的根,还有我们的根了。”

虞旬父脸色难看,却无法反驳,最后只能道:“必须让谢涵没有半点东山再起的可能。”

“那是当然。”须弥轻飘飘道:“受人蒙蔽,致使国内同胞相残,血流成河,这样的人,就算无辜,又怎堪大任?”

这厢,各大氏族定好“两全其美”的计划,便使推手让所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替罪羊他们也想好了。

燕国啊。

不久前,七公子不是才疑似被燕人绑架么?四个月前,燕军不是还南下侵齐么?

这世上还有比燕人更好的背锅侠么?

况且,他们本来就不干净。

于是,平燕军中的人被找出来几个,在拷问下,承认了他们是燕国细作,趁战时混进来。在谢涵入宫觐见齐公后,偷跑进东宫,欺骗谢涵有氏族要逼宫篡位,谢涵出宫领军救驾,于是有了之后种种。

这听起来是很荒诞的事。

但氏族们有了大纲,自然有本事完善细节,抹平一切不合理的情况。好比,身为平燕军是怎么进城的?更别提进宫了。

于是,他们假扮宫中卫士的证据出来了,甚至还有他们穿过的衣服等物证。

至于谢涵为什么这么草率地相信,没有去求证……因为他难堪大任啊。

那三次拒不入城的事呢?

因为他骄傲自满,认为大获全胜该受到百官迎接,所以不愿就这样进来。

一切都朝氏族们计划的方向而去,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传说:武王立昊之初,九天玄女赐下宝藏。武王临终前,将宝藏秘密告诉了文王,以防万一,同时还有胞弟陈侯姬昭,庶长子燕侯姬遂,以及――叔叔随侯姬英,嫡二子梁侯姬鸣。秘密在四国代代国君间口口相传。而宝藏的钥匙分别是大昊五大功臣国齐、鲁、杞、蔡、州国国宝。现在除了瑶罗搥早已被梁国吞入腹中,就只剩齐国国宝大吕钟、杞国国宝海星盘还被供奉高台之上外,另外两把钥匙早已不知所踪,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被梁国偷偷吞噬。

梁国,准确地说是刚刚却雍军三百里外、大获全胜的梁国,更准确点,还可以加上――正举兵压杞国国境的梁国:“!”

梁都会阳,梁公掷密报于地砖,“流言是从齐都扶突开始流传的?”

国君威压甚重,探子忍着头皮发麻道:“回禀君上,流言是半月前自扶突城流传出来的。之后遍布列国各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