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剧岂可修(221)
“您先后见上廉君和大将军时,都摈退了旁人,还不准他人靠近。”狐源又道。
谢涵顿了一下,“狐相真是手眼通天。”
“没多听几句话,我也活不了这么长。”狐源淡淡道。
“狐相说笑,您斡旋于国内各大氏族中,巧妙地取了一个平衡点,谁愿作这出头鸟打破平衡呢?”谢涵笑道。
狐源看了他一眼,他的眼睛宛如一汪广袤的大海,里面也无风雨也无晴,“没有人愿意做出头鸟,不代表没有人不想除掉我。”
两人都在做着试探,最后谢涵输了一筹,喟然一叹:“狐相果然是狐相。”
说完,他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了一部分――鉴于未确定对方立场,他只说了召贤考、削封邑等事。
狐源静静地听完,道了一个字,“难。”
“只是难,不是不可能不是么?”谢涵淡然一笑。
“第一,君上不是一个喜欢变动的人。”
“可有狐相在,君父会同意的。”对这一点,同谢艮一般,谢涵非常有信心。
狐源却摇了摇头,“我并不想做让君上不开心的事。”
谢涵一愣,“狐相说笑。谁都不喜欢麻烦,可这麻烦若是能带来巨大的好处,那又有何不能忍?孤想,变法后,收益最大的,当是君父。”
狐源略有深意地看了谢涵一眼,“我以为,收益最大的,是太子你。”说完,没等谢涵回答,他又道:“第二,太子殿下要怎么抵挡氏族们的抵抗?”
--------------------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是一万三,我怕是不可能一次性替换上来的,你们希望每天换三千,还是一次性的周末见?
第73章
“若孤知晓, 又何须来叨扰狐相?”谢涵耍了个花枪。
“是么?”狐源不置可否,而是道:“太子知不知道梁公是怎么施行变法的?”
“当然。”谢涵点头,“二十二年前, 梁公一即位, 就更弦改张,废除公田,鼓励农耕, 收编边缘城邑, 后来遭到国内氏族抵抗……”
“那时候梁公受到的阻力很大, 举步维艰, 任用的变法大家曾吴颐遭到暗杀,甚至自己的性命都没有保障。”狐源接口道:“但恰巧,此时我国侵燕, 他振臂一呼,陈兵燕境, 转移了国内矛盾。之后他的大计再没有受到什么大的阻拦, 太子知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第一, 梁公通过保燕之战大大提高了声望。第二, 曾吴颐大师死后,梁公采取了极其温和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继续。第三,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 转移国内矛盾。”谢涵解析道。
“还有一点。”狐源道。
“还有一点?”谢涵蹙眉,“愿闻其详。”
“十几年里,梁公拔除了曹氏、田氏、殷氏, 对国内第一大氏族阮氏, 更是先采取了怀柔政策麻痹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剿灭之。”狐源眸色渐深, “最大的那几家没了一半,阻力当然也就小了。”
谢涵悚然一惊,“您的意思是想剿灭我国几大氏族?”
“不,不是我的意思。我与他们虽然立场不同,却也不至于要你死我活。”狐源一哂,变回了之前的从从容容,“这只是事情发展的必然。古往今来,要对旧的礼法做出变革,就没有不流血的。不同的,只是在于流多流少而已。”
谢涵不说话了,说到底,他只是不想各大氏族的人尸位素餐,堵着真正有才能的人,但还没想要赶尽杀绝。
怎么说,各大氏族对齐国都是有过汗马功劳的。
怎么说,他与不少氏族子弟都交好。
像是看出谢涵的不情愿,狐源拎起茶壶淡淡道:“老朽有个怪癖,一天只泡一壶茶。这一壶已经喝完了,下一壶得改天了。”
“那改日再来品尝狐相茶艺。”谢涵起身一揖。
等出了相府,他改道去了上廉君府,把与狐源的一番交谈转述与谢艮听。
谢艮听完,深深地皱起眉,“他竟然这么厌恨国内氏族。”
谢涵却摇头道:“我觉得狐相不是这种人。”
“哦?”谢艮闻言,笑了起来,考校谢涵道:“那你觉得他是哪种人?”
“大奸大贤,无欲无求。”谢涵道了八个字。
谢艮闻言大笑起来,“一个无欲无求的人怎么可能位极人臣?”
谢涵听他笑完,道:“狐相一开始当然是想建功立业、青史作传,让所有看轻他的人后悔。但现在千帆过境,什么都淡了。
叔公您看,狐相常年葛衣素鞋,过得艰苦朴素,可见他并非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又没有儿子,只一个女儿,就算挣再多的功勋封邑又有什么用呢?他提出拔除氏族的事,看起来像是排除异己,实际上这对他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好处,反而会惹上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