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神剧岂可修(220)

作者:百漱流央 阅读记录

楚楚一摆手,“不是眼见着你要满十五了,不知道他对你婚事有个什么章程么?我又懒得去见他那酸样。罢了,我今晚请他来吃饭。”

绕来绕去又绕回婚事了,谢涵耸肩道:“二哥还没娶呢。”

“他?”楚楚摇头,“郑姜可愁死了。为了个什么姝的歌舞姬,玩什么非卿不娶。”说着,她瞪一眼谢涵,“你可千万别学他,不然我打断你的腿。”

谢涵悻悻一摸鼻子,“怎么会?”

这人最经不得背后说,说人人就来,正这时,门外传来郑姜夫人拜见的通传。

楚楚颇为苦恼,“她又要烦我给谢涓找媳妇了。”

谢涵笑几声,趁机溜走,出门正迎面遇上夫人郑姜。

郑姜出身郑国公室,是郑伯的侄女,她既没有楚楚的煊赫身份,也没有鲁姬的君上独宠,是故不争也不抢。倒是温婉淡泊得很,只是唯一的儿子为个歌舞姬痴狂的事,还是让她淡然的眉眼染上愁绪。

这让直面她的谢涵、有点、淡淡的、愧疚。

“郑姜夫人。”谢涵对她点头道。

“太子殿下。”郑姜也对他施了一礼,笑道:“涓儿之前一直念叨您呢,您就回来了,他见您一定高兴。”

谢涵没好意思说他早就见过谢涓了,还逛了他的摘星楼,只含糊点头,“孤也很高兴见过。”

二人匆匆寒暄一番,便就此别过。

谢涵要去找狐源了――那个对齐公影响力巨大的国相大人,那个以一己之身压下各大氏族不满、名动列国的贤相。

平心而论,谢涵得说:他君父的治国能力远不如他君祖父,但齐国却比以往更繁荣富庶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狐源的存在。

他的经历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布衣卿相,不外如此。

他少好读书,满腹经纶,只是生在农家,日夜劳作,后来父母故去,就投奔到燕国国相处做食客。

周围高朋满座,来往达官贵族,他的学识并没有得到看重,反而所有人讥笑他的贫穷,笑他不懂基本的礼节,连宴会射礼都会出错。

那时正是心高气傲的年纪,在这情况下,自然不会低头,和周围人关系越处越差。后来国相府失窃,作为一个被孤立的人,理所当然被所有人怀疑、指控。

百口莫辩下,他被打得奄奄一息扔出相府,脸上永远留着有罪的印记。

怀着满腔恨意,他逃到齐国,遇到了正送走谢蔷出嫁队伍的谢皋――也就是当年的齐太子皋。

云从龙,风从虎,这是一场旷世的因缘际会。至少对狐源来说是如此。

他遂投身谢皋名下,替他出谋划策,成了对方最信任的心腹。某一种程度上来说,齐武公愿意把社稷交给谢皋,也有他的因素在内。

后来,谢皋继位,他就成了国相。二十年辅佐,二人君臣情深。

深的什么地步呢――当年谢皋继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了替他出头,出兵燕国,要求教出当年那个老国相。

这简直是在打燕国的脸,他们当然拒不交付,战事一度焦灼。最后狐源劝战,谢皋退而求其次,要求彻查当年偷窃一案。

结果,确是他人诬陷。在那老相国和几位诬陷者道歉后,谢皋才退兵。

这种恩情,狐源怎么能不肝脑涂地?

他兢兢业业、日理万机,齐国也蒸蒸日上、繁荣富庶。

但如同谢艮说的那样,他再是七窍玲珑、长袖善舞,身为一个外来的平民,仍与本地权贵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是谢涵来找他的根本原因。

前一天,他已递上拜帖,今日一到相府外,就有家宰出来迎接,“殿下大驾光临,大人在内轩等候已久。”

“太子殿下来了。”狐源临湖坐着,正提壶泡花茶,袅袅茶雾升起映得他面庞越发睿智深沉。

他一年四季都是穿一身灰色葛衣的,从不带华贵的配饰,更不穿精致的锦衣,刻苦得像个墨者。沧桑的面容、斑白的两鬓、点点的褐斑让他看起来已近花甲――事实上,他不过是不惑之年。右颊上一个淡淡的刺青是他当年被诬陷时留下的,但丝毫无损他如今平和从容的气质。

谢涵在他对面坐下,“狐相。”

狐源倒好花茶,是谢涵爱喝的菊花,推了一杯过去,“我猜,殿下要与我讲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谢涵怔了一下,莞尔,举杯轻嗅一口菊的清香,“竟不知狐相通《易经》。”

狐源笑了笑,双手在膝上交叠,“易之一道,高深莫测,我一俗流,岂参的透?只是您先后去见了上廉君、大将军,又来见我。”

“孤与叔公,素来相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拜访一次,遑论一别数月。而孤去见大将军,是大将军看中了孤一卫士,要去军中而已。”谢涵淡然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