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心尖儿上的小夫郎+番外(132)

作者:昨夜何事 阅读记录

“那...哥哥知道这个鬼故事的真相么?”

严鹤仪往元溪怀里缩了缩:“什么真相?”

元溪把嘴唇在严鹤仪额头上贴了好一会儿,哄孩子似的柔声道:“真相就是,那个书生实在是太饿了,吃起米粥来,把整张脸都埋进碗里去了。”

“所以,书生瞧见的随着目光飘飞的白影,其实,就是他眼角沾上的白米粒儿。”

第65章 桂花酿

严鹤仪的脚好得差不多了, 村里郎中说,已经不用再吃药了,只需要平日里仔细着点儿, 不要再伤着便好。

元溪仍是不放心,硬是要拉着严鹤仪去找镇上的郎中再瞧瞧, 正好也谢谢常英和周鸿熹之前的相救之恩。

严鹤仪养伤这些日子, 常英同周鸿熹来了好几回,周鸿熹觉着是自己约他们钓鱼, 却又没把人照顾周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专门在衙门里请了假, 说要留下来照料严鹤仪。

最后,还是元溪拉着常英劝他,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到镇见了那日的郎中,听他说严鹤仪没事了, 元溪这才放心。

倒是元溪的梦魇之症,郎中说他连着受惊吓, 亏得是这人心大,会给自己找乐子排解,不然撑不住疯魔也是有可能的。

吓得严鹤仪赶紧抓着郎中求药,得知这病没什么快法子,需要悉心护着, 只要不受惊吓,便没什么事。

元溪只要不发病时, 便对梦魇的痛苦没什么记忆, 反过来还连连安慰着严鹤仪, 最后假装缠着他, 让他给买酥糖吃,严鹤仪才没那么自责了。

也不知何时,元溪哄严鹤仪的方法,竟然变成了对他提要求,缠着他扰着他,最好是撒泼打滚儿地不讲理,让他给花点儿钱或者做点儿什么好吃的,才能把人哄好。

去铁匠铺找了常英,三个人便一同去了赵景的木匠铺,正好周子渔也在,正托着腮帮子看赵景做板凳呢,手边还放着一碗梅子汤和一碟子酥饼。

在木匠铺里等着周鸿熹从衙门里回来,几个人便一同去了他府上,中途还去了一趟常英那里,在后院儿一颗柿子树下面,挖出来一大坛子酒来。

据常英所说,这是他爹收了好几年的桂花酿,一直舍不得喝,今日拿出来,算是贺元溪与严鹤仪的定亲大喜。

周鸿熹的宅子就挨着水,虽然不是很大,但布局很好,二进的院子里摆了几个大缸,里面养着荷花,两边都空了出来,说是平日里要练武用。

这是攒了好久银子才买下的宅子,等与常英成亲之后,便一同住在这里,不跟着家里掺和。

那坛子桂花酿装满了好几个细腰长嘴的酒壶,周鸿熹把客人安置好,脱下官服便进了后厨,严鹤仪跟赵景也过去帮忙,三个人噼里啪啦地忙活起来。

其余三人也没闲着,一同在院子里看了会儿鱼,然后并排坐在一起,指点着这院子的布局。

常英说等成亲之后,要把那些水缸挪到墙根儿地下,两个人练武,地儿小了施展不开,元溪又说这荷花多好看,放在墙边儿多可惜,周子渔只顾着看鱼,不跟他俩争这个。

几个人嫌屋里头拘谨,干脆把桌凳摆在了院子里,两个方桌拼在一起,上面是各种瞧着就馋人的菜。

斯斯文文地喝过几盅之后,严鹤仪便先醉了,周鸿熹酒量应该是不错,奈何酒令输了一筹,也跟着醉了。

至于赵景,本来是给了他梅子汤的,可是一个不注意,被他悄悄倒了杯桂花酿,一口下去,整个人便红了,万幸没怎么起疹子,却比另外两人醉得更彻底。

元溪同常英是几个人里面酒量最好,且又最会玩各种酒令游戏的,几杯下去一点事儿也没有。

三个人醉酒之后,话便多了起来,扯着袖子要拜兄弟,常英嫌他们吵,便把桌子拉开,跟元溪和周子渔单独在一起吃。

周子渔也挺兴奋的,小心地尝了几口桂花酿,端着酒杯讲起了严鹤仪小时候的事儿。

“严先生小时候是个小古板,天天跟在娘亲后面去私塾。”周子渔啜了口酒,悄悄瞥了一眼旁边桌上手挽手的三个大个子,飞着眉毛讲述着,“在私塾里,严先生就坐在第一排,还帮着原先的严先生,也就是他娘亲,还有他爹爹周先生,来管我们的纪律。”

元溪眼珠一转,脑子里出现了小严鹤仪盘腿端坐在书案前,一本正经晃着脑袋读书的样子。

自己则坐在他后面的位置上,上课的时候就在后面用笔尾戳他的肩膀,或者把在纸上画的王八图,团成纸团扔给他。

这个小古板一定会生气,又因上着课不敢发作,也不知他下课会不会找自己算账,把自己堵在小巷子里,抓住腕子按在墙上,逼自己诵读诗文?

上一篇:承君恩 下一篇:豪门女配与婆婆联手了

同类小说推荐: